-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水无法淹没百度 但市场和法律能
论文类别:计算机 - 网络营销
上传时间:2016/1/15 10:28: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仅靠道德谴责和舆论监督,不可能让谷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公司
严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不作恶。纠正错误需要监管部门的尽职审察以及严苛
的司法追责。
图片来源:网络
离 “血友病”贴吧事件已经过去几天,但外界对百度的质疑和批评丝毫没有
减轻,相反还在愈演愈烈。
以我对百度的了解,这家公司已经长期处于一个严格遵循长传下达、尽量规
避风险的 “大公司病”风气之中多时。很多人在质疑,为什么面对这次如山倒
一般的负面舆论,百度的公关部同学并没有迅速解决公关危机,除了一篇无关
痛痒的官方声明文章后再无其他态度。
是啊,领导没发话,员工敢说什么?作为百度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李彦
宏在这次危机中并没有做出任何公开表态,只是在内部讲话中表达了自己对这
件事情的态度。今早已经有许多媒体转发了这篇讲话的截图,我和几位曾在百
度工作过的朋友求证,这篇讲话基本属实。
我在网上找到一篇比较完整的讲话截图,整理如下:
很显然,这个拥有全中国最多流量的男人,并不认为百度在这件事情上有什
么过错。他认为, “我们的价值观是好的,是高尚的,我们是亿万中国人最主
要的信息来源,能做到这一点归根到底是我们提供了对大家有价值的信息,并
且让人们很容易获得”。
他认为, “我们的商业模式没有根本性问题,全世界的搜索引擎商业模式都
是一样的”。他拿了腾讯的游戏、阿里的假货来做例子,认为所有模式都不是
完美的,但是要通过好的运营来弥补。
他甚至认为出现这次问题的最大原因在于, “公关的应对不够及时,酿成了
一次巨大的危机”。可以确认的是,今年百度公关部门的同学年终奖已经没有
了,导致他们失去年终奖的原因在于没有及时给本身就存在严重价值观导向的
销售部门擦屁股。
这种死不认错的态度,只能让人遗憾。很显然,李厂长在应对危机公关、构
建公司良好价值观方面的能力让人捉急,可以预见的是这次内部态度的泄露,
只会让百度被推向下一个负面舆论的高峰。拿回了血友吧、拿回了高血压吧,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病种类吧的运营权还未完全回归吧主。当然,除了贴吧运
营权可以换来收入,还有关键词条、搜索竞价排名等各种搜索类广告收入。这
绝对不是一篇 “官腔十足”的公开声明就能解决的问题。
拿阿里的假货、腾讯的游戏来混淆视听,偷换概念,也是一种比较愚蠢的做
法。如果百度今天卖的是游戏吧、书吧、企业吧,还会是今天这种结局吗?很
显然不会。无论是假货还是游戏,虚假信息所给用户带来的伤害仅仅是金钱或
者是时间上的,而医疗方面的虚假信息则会带来金钱以外更严重而不可逆转的
伤害,健康甚至是生命。
但事情又会变得如何?我已经可以预测,大家在骂骂咧咧甚至说要抵制百度
以后,过不了一段时间还是会继续使用百度搜索信息,在真假难辨的信息里面
截取可信度比较大的信息为己用。就像当年3Q大战以后,即使大家都联合抵制
不上QQ转移到MSN,最后也会因为大部分好友都在QQ上,以及新软件不适应
等种种原因,而回到QQ上来。
Google退出中国,网民没有其他习惯使用的搜索引擎,这,成为了百度的底
牌,也成为了李彦宏最大的信心来源。手握这张底牌,让百度在道德和商业的
天平上无限向后者倾斜。
“作恶”的百度有件事情没说错,搜索广告是全世界搜索引擎所一致贯用的
商业模式。但问题在于,他并没有做到用 “好的价值观来弥补”,也没有 “好
的运营”。我不相信粗暴地将贴吧吧主的运营权卖给不被认证、或者明知有医
疗隐患和风险的机构,是一种好的运营方式,是一种好的价值观。我也不相
信,李彦宏不知道自己的眼皮底下正在发生着这些事。
举个你们都爱的谷歌的例子。连线曾针对谷歌的广告来源做了详细调查报
道。在几年前,谷歌的广告销售部门也为了盈利,帮助一些明知道是假药售卖
者的广告主,提出一些规避谷歌审查的解决方案。其结果就是:这些假药厂商
能够躲避谷歌的审查,以一个 “相对正当”的方式售卖假药、走私处方药以及
一些非法药物。
比如,通过移除明显的药品展示图片、更改网站名称、不直接设置购买链接
等方式,用户可以在谷歌方便地购买到一些如类固醇这样的非法药品。
很显然谷歌知道这类行为,只是它默许了这类行为的发生,为了商业盈利甚
至设计好了规避这类风险的解决方案。要知道,Google可是在自己的Google
十诫中倡导要在商业和道德中寻求平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