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战:图片分享App如何实现商业变现?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5/10/12 23:30: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从用户的角度说,所谓移动互联网时代意味着读更少的字,看更多的
图。图片可以是快捷的直观记录,也可以是最复杂的心情表达。
图片分享App,不仅仅是对拍照好看的达人用户KOL(key opinion leader意
见领袖)的拉拢拔河,也不仅仅是对于女性用户的疯狂抢夺。图片社交提供了用
图片来分享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用户生产内容(UGC)的新机制。
2015年10月,各家运营商的流量续存政策陆续出台,每个月剩余的流量可
转存至下个月。虽说互联网创业的资本盛夏已过,凛冬将至,但当捧着手机看
图的流量成本都不再是后顾之忧的时候,图片社交是否能迎来新的一波投资春
天?
偏偏就是在2015年,足记迅速爆红,in也拿到了好价码的融资,更有
Moments、Fork、葡萄相册等新品的诞生。
一、两种基因:图片分享的前世今生
2015年下半年,Instagram月活用户超过四亿。再回首2012年4月时,
Facebook斥资10亿美元收购当时四千万用户的Instagram,可以断然说一句
“这波不亏”。
Instagram是图片分享的起源,意味着它定义了基于个人时间线展示图片的
正确姿势:要有滤镜,方形1:1,可点赞,不能直接下载图片只可以截图。人
们在Instagram分享的是图片吗?他们分享的明明是 “只可以在此刻于此App
上欣赏的美”。
Instagram造就了一批 “Ins摄影家”,同样是用手机拍照、在Instagram分
享,出名的账号至少要做到照片的风格或者内容做到一以贯之。用户欣赏一个
用户,欣赏一张图片,他的目光流连的是一种风格,或者这种风格的一次展
示。
Instagram 的用户增长图
而Pinterest更多地侧重于分享,用户间似乎不存在一来一往的交流。跟
Instagram不同,Pinterest强调的是收集和占据。用户如果喜欢上一张图片,
就可以用 “Pin it(钉一下)”将瀑布流中看好的图片 “钉”到自己的板子上,
类似于一个看到好看的图片就可以一键转存到自己图片收藏夹的功能。
点击右上角 “Pin it”就可以将这张图片收藏到自己的板子上
“Pin”(钉)的方式很符合对占据和收藏有执念的人类。通过存到自己的板子
上,就在心理上占据了这张图片。“钉”的时候,想的是稍后阅读/阅看,反正
它就在那儿。用户们就像松鼠一样,慢慢就屯了一树洞的图片资料。
归根结底,目前主流图片分享软件中,流淌着源于Instagram和Pinterest
的两种基因。前者是每个人对平凡生活的再次发现,用图片记录、分享美感。
后者是收集图片与分享图片并行。
但总之,如果 “社交”的意义在于 “分享”,图片分享采取 “美化图片”还
是 “收集图片”的方式,那就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基因的传承了。
“ ”
二、 爆款 考验:风格独特化与流量变现
说起中国的图片分享,不能不谈Nice和in。
他们都继承了Instagram 的基因,都是主打个人的图片展示,和Ins强大的
滤镜相比,他们主推了标签和贴纸。
既然基因相似,就难免一个尴尬:Nice和in 的区别有那么大吗?都是
Instagram模式+标签+贴纸+文字, “搞得更复杂的Instagram 中国版”能给这
两款app带来持续增长的用户和流量吗?
Nice的创始人周首看起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要摆
脱 “中国的Instagram”的帽子。这两款App既在功能上和对方相似,避免功
能落伍而失去主流地位,却在气质上尽可能背离,以示区分。
Nice像是潮人们的街拍集散地,in更像是女生的大头贴生产站。从视觉上,
Nice的黄黑配色更潮,而in 的红白配色更有亲和力。in还是传统的竖版上下
滑动浏览方式,而Nice却将流量集中的主要展示区 “首页”改成了左右横向翻
动。
Nice(左)和in(右)有着不同的配色和翻页方式
摆脱 “美化图片”和 “收集图片”两大门派,也不是就没有出路,别忘了还
有 “分享”的环节。中国本土的图片社交App不断涌现,颇受好评的那么几
款,都走着 “美化图片/收集图片+分享图片”的路子。
因为可以把草根用户的图片修饰成大片一般的效果,足记就这样在春节后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