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突围战”:从底层拼杀到产品卡位.pdf

社交“突围战”:从底层拼杀到产品卡位.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交 “突围战”:从底层拼杀到产品卡位 论文类别:计算机 - 网络营销 上传时间:2015/10/13 8:41: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据说,社交网络永远是互联网产品设计中难度最高也最好玩的领域, 而相关的创业项目也是自带光环,多少都能 “吸粉儿”。但这种优势也引发了 不良后果,就是社交产品泛滥,想要脱颖而出就更加不容易了。下文抛开技术 层面的交互,色彩、结构、功能等问题不谈,只为通过探讨社交产品背后的逻 辑带来另一种思考。 市面上社交应用多如繁星,地理位置社交、图片社交、颜值社交、音乐社 交、兴趣社交、熟人社交等等,同时各路大咖关于社交的分析讨论没有上万篇 也有几千篇文章。社交世界的缤纷多彩,一方面各种关于社交的创业项目还在 持续涌现,另一方面有众多的社交应用不断在死去。如何突破传统社交围困找 到一条突破之路,我想这也是众多匍匐在社交领域里的创业者不断在积极思考 探索实践的方向。 我最近自己有些许体会,想来和大家探讨一下。本文不谈术的层面,交互, 色彩、结构、功能等等全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今天我们只探讨社交产品背 后的逻辑。 社交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我给出我的答案社交的本 质是结识、维系、并最终产生价值。我们所有的社交行为均是抱着某种目的而 触发,最后都是想得到某种价值为结果。我们就用这个逻辑来分析一下目前所 有的社交产品。 99%的社交产品,都在遵循着这个逻辑路径:先结识、后维系、然后产生价 值。这就是我认为目前社交领域存在的问题,大量重复建设导致: 一、结识效率低下; 二、无法避免微信黑洞; 三、要极度勤奋用心才能产生微弱的价值。 社交应用之所以这么难做,是因为我们大部分的社交软件都在 “结识 “底层 拼杀。你滤镜做得比专业大师级PS还好看;你的贴纸做了上万套,各种创意炫 酷拽爆天;你的动态流,瀑布式、全屏式、左划,右划、上滑、下滑、摇来摇 去各种新奇,你的领域细分比淘宝目录还细,你附近的人、同行业、同职业、 同学校、同小区、同爱好、朋友的朋友,结识算法做的再精准,但是又如何 呢?折腾来折腾去,你妹子约到了吗?你找到可以帮你的人了吗? 只有极少数幸运、勤奋、用心的家伙,在社交应用上成功地展示自己,获得 了充分满足感和虚荣心,甚至不菲的经济回报,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收获了价 值。而大部分用户仅仅是个看客,新东西玩一玩,就腻味了,产生不了什么对 自己有用的价值,于是就离开了,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社 交应用要不停的获取新用户。这些社交应用对用户产生的价值太小了,用户很 难长期忠诚于你,所以你会发现社交应用死了一个又一个。 而一些在结识领域做得真心不错的社交应用,好不容易在底层厮杀出一席之 地,以为可以展翅高飞了,但是马上就挨了微信的当头一棍。用户一但熟悉就 互加微信,用微信来维护彼此关系,从而把你遗忘。 微信卡位在你产品必经的路径上,你只能仰望微信,继续回头想尽办法,希 望让用户在你的产品上沉淀下来,然并卵。这或许是和微信同一个时代做社交 最大的悲哀,当你仰望星空,你发现的不是广阔的机会,而是微信的阴影。你 只能低头继续辛苦耕耘阴影边的一亩三分地,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腾挪辗转, 还要时刻防御着新的进入者。想想都觉得你们苦。 而职场社交在社交逻辑的产品路径上是明确奔着价值去的,是一个正确的方 向,在国外Linkedin把这条路走通了。但是在中国,从结识到产生价值这个路 径在网上太长了,中间的转化效率极其低下,而且干扰太多,所有目前在中国 做职场社交没有一个是成功的。这里不过多的分析职场社交为什么在中国做不 好,我以前的文章均有涉及。但是把职场社交背后的价值延展开来,从另外一 个角度来看,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突破之路。 刚才已经说了,传统的社交产品模式,从结识、到维系、到产生价值,在现 在的行业环境下,已经走不通了。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走法? 我们经常说: “关系要平常多走动,别到有事的时候才找人”。这一句话, 讲透了社交的本质,结识只是开始,维系是日常高频,产生价值才是结果。但 是现实中的真实情况,我跟你根本不认识,或者仅仅认识但是没有日常高频的 维护,不太熟,可是又想结识你,求你办个事或者就想睡你。怎么办?你会找 中间人,或者直接送礼,或者直接给钱,来达成你的目的。这个场景是不是在 现实中很常见?好了,话说这里,我想聪明人已经明白我要说什么了。 我们是否可以设计一个新的社交产品,直接从价值入手,其中的结识和维系 都可以简化。只做有价值的结识,而货币化就是价值的体现。 这里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