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怎样有逻辑地运营你的产品?.pdf

实战:怎样有逻辑地运营你的产品?.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战:怎样有逻辑地运营你的产品? 论文类别:计算机 - 网络营销 上传时间:2016/4/28 18:14: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我们来讲一件可能会贯穿你的运营生涯始终的事情——数据在运营工 作中的运用。或者,也可以说是如何用数据来指导你的运营工作。 (一) 这里要先提一嘴,数据的背后,其实是逻辑和推理。换句话讲,想要让数据 可以更好地为你服务,你需要先有好的逻辑和推理分析能力。假如连这一层都 做不到,即便你看过了这篇文章并拍案叫绝,很可能也是只得其形,未得其 神。 而至于如何评估自己的逻辑能力,我给一个大体的参照——逻辑能力较强的 人语言表达方面往往是有组织的。说话表达往往有框架有条理,思路清晰。比 如,在回答问题时ta会喜欢用 “起因-经过-结果”、 “案例-问题-分析原因- 解决方法”等框架来进行回答。框架不是为了束缚思维,而是用来整理思路。 在此基础上,一般谈话话题容易跑题万里拉不回来的人,以及经常容易表达 上前后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人逻辑可能都是比较差的。 但逻辑这个事,也不是不可以练习,只是一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比如,尝 试给自己建立某种思考框架(如我们前面说过的 “案例-问题-原因-解决方案” 这样的框架),并尝试在自己所有可能会经历的相关场景中都持续强制自己使用 相应框架进行思考和表达,这样持续几个月后,通常是会有些效果的。 此外,也推荐可以参考一下 《思考的技术》、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方法》、 《创新者的思考》、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等书,都是我看过关于逻辑和思 考方法方面的一些好书。 另外,很多人尤其是文科生在提及数据时往往会觉得比较怵,但数据其实一 点也不可怕,只要思路捋清楚了,你会发现数据其实还挺有趣的。在今天的内 容里,我就会试着给你呈现一些有趣的例子。 (二) 好了,接下来我们正经聊数据在运营中的作用。 说到数据,阿里的数据系统在整个国内互联网行业应该是最强大的了,很可 能可能没有之一。此前有一位从阿里离职的芮曦同学写过一篇 《我在阿里3年 的运营经验都在这里了》。其中对于数据的价值和运营工作中的具体使用场 景,我觉得很多地方讲得是比较到位的。 如果我们需要总结一下的话,简而言之,数据对于运营的价值可能包括了如 下几方面—— 1.数据可以客观反应出一款产品当前的状态好坏和所处阶段。 比如,三节课定位的用户群主要是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这群人 假如有300万人,目前我们已经有了10W用户,且依靠口碑形成的自增长还比 较迅速,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加大一些推广和营销的力度,把推广做得更好 一些了? 又或者,假如我们现在才只有1W用户,且课程等产品体验还比较一般,那其 实我们当前的主要核心任务是不是更应该是先节奏慢点儿,踏实把产品体验搞 好了再说? 2.假如做完了一件事但效果不好,数据可以告诉你,你的问题出在哪里。 比如,三节课新做了一个围绕着课程推广的活动,但结束了之后发现真正愿 意去参加课程的人不是太多,那你是不是该去看看,到底是引流引得不够多, 还是课程页面转化率太低,还是整个报名流程有问题? 3.假如你想要实现某个目标,数据可以帮助你找到达成的最佳路径。 这个跟我们上一篇连载提到的东西类似,好比你老板让你要把销售额提升5 倍,你是不是得去看看,销售额的提升到底该从哪里来更合适?是搞进来更多 流量?还是用心把付费转化率做上去?还是好好提一下客单价?或者老板要的 是用户量提升50万,你是不是得去看看,这50万用户从哪里来更靠谱?多少 可以来自于用户口碑和自增长?多少可以来自于网盟?多少可以来自于豆瓣小 组新浪微博? 4.极度精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你通过层层拆分,对于用户更了解,也对整 个站内的生态更有掌控力。 比如,三节课站内这么多课程,我们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得到以下问题的答 案的——从课程的层面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课程更受大家喜欢?然后,大家 听课的习惯是怎样的?是喜欢同一堂课认真听很多遍?还是一堂课只听了3-5 分钟就走掉了?再然后,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和一个已经工作了2-3年 的互联网从业者,虽然同样都是想要学习,但学习习惯和诉求是不是应该是有 所不同的?以及,假如我们想要尽其所能的服务好三节课的全部用户,我们是 不是可以把这些用户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然后分别推送给他们不同的课程 和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去完成各种不同的用户行为? 5.数据当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能让你把一件事情变得更好的线索和彩 蛋,有待于你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