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点:移动互联网时代必读十大图书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4/9/29 10:46: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2014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元年。从数据上看,中国的手
机网民在第二季度的统计中已达到6.68亿人,智能手机用户占全球手机用户的
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从图片分享、视频分享、移动支付到
酒店、航班预订等等,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 “移动”。移动电商蕴藏着更大的
宝藏、更多的用户。
任何企业都可以找最强的竞争对手,但有一个对手你是打不过的,那就是趋
势。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个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
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
缘化。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想迅速了解、运用移动互联网,以下10本好书将不容错
过,它们将帮助你紧跟时代浪潮。
1. 《参与感》
作为小米联合创始人,本书作者黎万强,真诚有趣地向你讲述小米公司创业
几年来的内部故事,从公司创立到产品开发,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建设,从日常
运营到营销推广,从服务理念到公司理念,等等等等,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小细
节、小故事,将外界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清晰透彻地道出其中的逻辑必然,
并慷慨地将其独创的 “参与感三三法则”和盘托出。
2. 《互联网思维》
本书通过剖析轻资产公司对传统巨型公司的颠覆、快公司对慢公司的颠覆、
产业下游公司对产业上游公司的颠覆,系统化地分析如何从小企业快速发展成
大企业,大中型企业在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如何突破现状,全面掌握互联网思维
的真谛。本书是企业成长的必备参考书,适合每一位致力于企业快速成长及提
升自身综合实力的职场人士阅读,对初创企业、在互联网方面涉足不深,以及
处在发展缓慢状态的公司都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3. 《周鸿祎自述》
在本书中,周鸿祎首次讲述了自己的互联网观、产品观和管理思想,厘清了
互联网产品的本质特征和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列举了颠覆式创新在现实中的
实践和应用。本书首次解密360的产品秘籍和盈利模式,同时,针对目前传统
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焦虑,也提出了一套系统解决方案。
4. 《微信电商,这样做就对了》
商业移动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进化的必然路径,移动电商将来必然会是
电子商务的主要形态。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的中间环节都趋于消失,所
有企业都将成为电商化企业。作为企业,不管企业的大小,也不管企业的性
质,在微信电商刚刚拉开序幕之际,我们都应该冷静思考和立即尝试,把握这
个时代的先机。为了节约广大企业的学习时间成本并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本书
为企业做对、做好微信电商提供了系统的、深度的、实用的、可操作的研究指
导!
5. 《认知盈余》
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而这几
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
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
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
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
6. 《教训》
这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年代。成功人士往往只谈成功之道,而不提遇挫之
苦。对于成功学,多数创业者趋之若鹜。其实,相较于高高在上的成功学,对
于他们而言,接地气的挫折学可能更有价值。腾讯科技频道以创业的错误和失
败作为切入点,陆续对17位奋战在一线的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访谈,系统
地挖掘创业者实战中的经验与教训,深入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脚踏实地的创
业逻辑,形成了 《教训:互联网创业必须避免的八大教训》,借此向所有正奋
斗在一线的创业者致敬。
7. 《企业微信实战解密:营销、运营与微信电商O2O》
这是一本立体化的企业微信实战秘笈,内容涵盖微信营销、运营、微信电
商、O2O、微信创业等多个重要主题。没有人云亦云,所有内容均源自于实践,
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围绕这5大主题,总结出了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
实操方法、策略、技巧和禁忌,在同类书中独树一帜。
8. 《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 )
面对社交红利,人们期望它们是持续向上的,而非暴涨之后迅速暴跌。这
时,我们从中至少看到了两种驱动力量:分享力和扩散力。社交网络既可以作
为用户源泉(红利的来源),也可以作为检验自己产品的试金石。理解它们,是
一窥大型社交网络运作规律的门径所在。所有社交红利也来自对它们的观察与
组合运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