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江曼琦 2009.10 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一、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二、民族地区城市产业结构特点 三、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对策 一、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研究范围: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于20%的省(区)。 民族地区必须以城市为核心和依托,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使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个集聚空间的依托和桥梁。 一、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指 标 全国总计 地级城市合 计(市辖区) 地级城市占全 国比重(%) 民族地区 合计 民族地区地级 市合计(市区) 民族地区地级市 占民族地区比重 (%) 年末总人口 (万人) 131448 36763.8 27.97 18839 3466.5 18.4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10871 132271.9 62.73 20597.3 8678.5 42.13 工业总产值 (亿元) 316589 200035.2 63.2 17173.8 8888.2 51.75 固定资产投资总 额(亿元) 109998.2 61229.2 55.66 11673.3 4294.3 36.79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8303.6 10862.3 59.35 1630.4 607.8 37.28 社会消费品零售 额 (亿元) 76410 47515.1 62.18 6271.2 3354.1 53.48 注:民族地区地级市43个(不包括西藏)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tjsj/ndsj/2007/indexch.htm ;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16:90/ 表 1:民族地区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一、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地 区 地级市 (个) 按城市市辖区总人口分组(万人) 城市密度 (个/万km2) 乡镇密度 (个/万km2) >400万 200-400万 100-200万 50-100万 20-50万 <20万 全 国 286 13 24 80 106 59 4 0.69 36.13 非民族地区 243 13 21 71 94 41 3 1.43 70.96 民族地区 43 0 3 9 12 18 1 0.17 11.73 2006年民族地区城市人口规模分布 二、民族地区城市产业结构特点 (一)服务业比重虚高,工业滞后 (二)城市产业特色不鲜明,经济基础薄弱 (三)城镇发展不平衡,二元特征显著 (四)基础设施较薄弱,制约城市发展 (一)服务业比重虚高,工业滞后 如果按照国民经济的重心落在何种产业上来划分一个社会处于何种阶段上,即前工业化阶段国民经济的重心在农业部门(I);工业化阶段重心在工业部门(Ⅱ);后工业化阶段,重心在服务业部门(Ⅲ),将6种组合合并为三个类别。 (一)服务业比重虚高,工业滞后 地 区 地级 城市 个数 城市所处阶段 前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ⅠⅡⅢ ⅠⅢⅡ ⅢⅠⅡ ⅡⅠⅢ ⅡⅢⅠ ⅢⅡⅠ 全 国 267 0 1 4 2 177 83 非民族 地区 224 0 1 2 1 159 61 民族地区 43 0 0 2 1 18 22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全国地级城市大部分处于工业化阶段,ⅡⅢⅠ是我国地级城市产业结构的主要形式; 民族地区进入后工业化的地级城市达51%,超过非民族地区27%的比重;位于前工业化阶段的地级城市少于非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的城市发展优于非民族地区?已经走完了工业化的道路? (一)服务业比重虚高,工业滞后 原因: 民族地区近80%以上的城市中的居民就业集中于非生产部门,民族地区工业发展滞后,没有了第二产业的需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些城市50%以上的就业人口分布在政府、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以及科技文卫等非生产部门。城市发展还停留在以提供中心地行政职能为主的发展阶段。 (一)服务业比重虚高,工业滞后 观点: 民族地区众多城市产业结构ⅢⅡⅠ的状况,并不是因为第三产业已发展到相当阶段而实现的产业结构的“质”变,是“虚高”的表现,是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的表现。 在传统的工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在工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缺少市场需求。 (二)城市产业特色不鲜明,经济基础薄弱 大类 划 分 标 准 亚类 主 要 特 点 城 市 比重 Ⅰ: 单主导型 第一位就业比重大于30%。第一与第二位的就业比重之差大于15%。 Ⅰ1 科教文卫就业比重在30%—42%之间。 通辽市、临沧市、呼和浩特市、保山市、钦州市、贺州市、固原市 30.2% Ⅰ2 制造业就业比例均达到40%左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菲律宾结构设计规范NSCP chapter 1.pdf VIP
- 課程设计---四工位机床.doc VIP
- YAESU 八重洲 FT-8900R 四频段FM车载台 说明书.pdf VIP
-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VIP
- HG_T 4196-2011 化学试剂 十水合碳酸钠(碳酸钠).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齐白石徐悲鸿备课岭南版.ppt VIP
- (高清版)DB32∕T 1702-2010 电力用户变电所运行规程 .pdf VIP
- 服装造型点线面.pptx VIP
- 十一自然资源配置.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