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郑东都承天府尹顾礽生平事略考–兼论沈光文〈别顾南金〉
明鄭東都承天府尹顧礽生平事略考
──兼論沈光文〈別顧南金〉詩
*
唐立宗
明鄭「東都」承天府曾出現過四任府尹,鄭經改「東都」為「東寧」
之後,就不再有府尹的相關記載。府尹是重要官職,掌京府一切政令,
非有才能者難以勝任,但學界卻對「東都」承天府第三任府尹顧礽生
平背景一無所知,傳略盡付闕如。實際上,顧礽,字南金,顧礽與顧
南金是為同一人,但以往長期將顧礽、顧南金視為不同的兩人,認為
前者是鄭氏文職官員,後者為渡臺寓賢。其實郁永河《裨海紀遊》所
記載的顧南金渡臺之事,有可能是顧礽之子敷公刻意隱瞞的難言之
隱,抑或郁永河處心積慮的維護之詞,所以後來對於顧南金的事蹟解
讀,經常產生穿鑿附會的結果。
關鍵字:明鄭、承天府、顧礽、顧南金、沈光文、遺民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1
前言
近日因對明清之際渡臺文士群體際遇稍感興趣,故翻覽了相關史事研究,
發現雖不乏專文討論明鄭在臺人物,並概述其生平事蹟,可是仍有部分人物欠缺
紀實,或與真相有所出入,乃至被忽略,本文欲探討的明鄭東都承天府尹顧礽便
是一例。
一、承天府建置與歷任府尹
在討論承天府尹顧礽生平事略之前,首先要對承天府建置略作說明。明鄭
時期的東都承天府,始於 1661 年(永曆15 年、順治 18 年)鄭成功(1624-1662)登陸赤崁
地方時,諭令建都「開國立家」,改名稱「東都明京」,設一府二縣,以府為承天
1
府,下轄天興縣與萬年縣,文武官員及各鎮將領官兵皆須在此創建田宅。 甚至
連在廈門的演戰亭、花園亭樓皆俱拆卸裝船,欲運往臺灣。2此舉表明鄭成功將
「東都」視作反攻重鎮,而舉家遷業行動更展示他將臺灣視作永續經營基地,亦
即時人盧若騰 3
(1598-1664)所形容的「於此闢天荒,標立東都名」。不過,「東都」
之名僅維持三年,當鄭成功長子鄭經(1642-1681)嗣位後,在 1664 年(永曆 18 年、康
熙3 年)就將「東都」改為「東寧」,同時改天興、萬年二縣為州。
對於這項改制,學者鄧孔昭認為過去著作皆以為「東都」改「東寧」、改二
縣為州之後,承天府作為一個府的建置仍然繼續存在。鄧孔昭舉出三條理由加以
反駁,簡言之分別為:(一) 、改置原因是由於永曆皇帝去世,「東都明京」存在
的正當性已經失去,作為京畿首府的承天府自然不會單獨留下。(二) 、當天興、
萬年已升格為直隸州,承天府的存在就沒有必要。(三) 、1664 年之後,完全看不
到承天府尹的任何紀錄,也說明承天府作為一個府的建置已不存在,後來的承天
府只是具體地名,並非行政建置。4
其實,關於承天府的建置,過去並非無人質疑。黃典權(1927-1992)早就注意
到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以及天興、萬年二縣為州的改制並不尋常,他覺
1 [明]楊英,《從征實錄》( 《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頁189 。
2 〈梁清標題為鄭軍在臺灣廈門等地活動情形事本〉,《清初鄭成功家族滿文檔案譯編(二) 》( 《臺
灣文獻匯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頁269 ,「順治十八年九月十八日」。
3 [明]盧若騰,吳島校釋,《島噫詩校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 ,〈東都行〉,
頁69 。
4鄧孔昭舉出 1977 年臺灣省文獻會編寫的《臺灣史》、1991 年出版的《重修臺灣省通志》以及2002
年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編寫的《臺灣史》,都持終鄭氏之世,皆為一府二州的建置。參見
鄧孔昭,〈明鄭臺灣建置考〉,《臺灣研究集刊》,2004 年第3 期,頁69-77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