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测-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这些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A. 苏联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B. 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比较差
C. 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很匮乏
D. 是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结果
【答案】D
点睛: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提高不上去,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对于斯大林体制,也应该看到其积极的地方,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经济建设快速实现了工业化。
2.下表为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当时
A. 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
B. 注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C. 大力垦荒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D.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案】C
【解析】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业领域实行垦荒和种植玉米,导致表格中荒地产量上升,C正确;A是赫鲁晓夫改革重点,表格没有体现;生产技术更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中属于市场调节作用,不符合表格信息,排除。
3.有学者认为:“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判断该学者意在:
A. 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客观分析战后赫鲁晓夫等人改革的弊端
C. 应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 D. 指出“斯大林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具体考查斯大林模式对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贡献,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4.下图为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下图说明苏联
A.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实现
B. 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C. 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D. 经济体制改革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
【答案】C
【解析】20世纪20年代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是斯大林模式;50年代是苏联改革,说明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有关,C正确;A是20年代表现;B是30年代影响;D减缓说法错误。
5.195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前来访问的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这从侧面反映了
A. 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
B. 赫鲁晓夫改革犯了急躁冒进错误
C. 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D.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
【答案】B
6.1991年12月25日随着苏联总统宣布辞职并交出象征最高权力的核按钮,一个横跨欧亚的社会主义大国转瞬之间分崩离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 长期以来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和错误的积累
C. 民族矛盾尖锐
D. 西方敌对势力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答案】B
【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只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A;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髙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故选B;C是重要原因,排除;D是外部原因,排除D。
7.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B.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D. 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答案】B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并把重点放在了农业上,排除C;D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效果,排除;二者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总体上来说是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所以最终成效都不大,改革都宣布失败,故排除A,选B。
8.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A. 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 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 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答案】C
9.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己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
A. 以工业化为主导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课件.ppt
-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课件苏教版选修61.ppt
- 《铝及其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ppt
- 一2物质的量.ppt
- 一1原子结构.ppt
- 一2元素周期律.ppt
- 一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ppt
- 一3物质的聚集状态.ppt
- 一4物质的分散系.ppt
- 一、有机物的结构和分类一.ppt
- 专题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原卷版.doc
- 专题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测-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原卷版.doc
- 专题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测-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doc
- 专题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练-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原卷版.doc
- 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能特训.ppt
- 专题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练-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doc
- 专题2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ppt
- 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2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ppt
- 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ppt
- 专题2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ppt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docx
-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安装技术设计.docx VIP
- (品管工具QC七大手法)科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七大手法.pdf VIP
- 中医护理学体质调护.pptx VIP
- GBT 42062风险管理考试及解析.docx VIP
-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法律咨询意见书 (2).pdf VIP
- 梅山三小校服“双送检”制度.docx VIP
- 2025变压器声纹振动在线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docx VIP
- 纯电动物流车技术方案及产品技术协议--整车控制器技术协议.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