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学作文教授教化困难的三剂良方[精品].ppt

破解小学作文教授教化困难的三剂良方[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破解小学作文教授教化困难的三剂良方[精品]

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题的三剂良方 需要·兴趣·成功 张化万 一、正视口语和习作学习的差异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0~3岁是语言习得机制最强大的时期,儿童学习口语不费一点力气。进入小学正式开始书面语言学习时,语言习得机制已经开始衰退,学生必须借助知识、规则、方法等理性工具来学习书面语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小学生在没有成人指导和督促的情况下自动学会书面语言。 所以毛泽东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1、动机差异 儿童的口语交际和他们生活活动、心理成熟的直接需要紧密相连,孩子的生活内容就是他们口语学习的全部内容。吃喝拉洒,喜怒哀乐全靠儿童的说话宣泄和沟通。说话是儿童生命发展的需要,是他们迫不及待地要说话,自我的学习动机十分强烈。 小学习作主要关注的是儿童的书面语言规律性知识的学习,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孩子生活关联少,很少关注小学生习作的运用需要。习作常常演变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小学生不明白作文和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途径差异 口语习得完全是生活化的,随机随缘,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途径是灵活的,天南海北均可,除了睡觉任何时间都可。 作文学习主要在学校课堂。途径比较狭窄、封闭。 3、要求差异 孩子学说话,说得不好是正常现象,成人有意识地用照顾性的语言同孩子交流,孩子只要开口说话,怎么说都是对的,都是值得大加表扬的,从来没有人很有意识地去校正孩子的发音和语法上的错误。只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行,实际,要求是个性化的、循序渐进的。 要符合教师事先设计的要求,不管是否符合儿童实际、是一刀切限时达成的要求。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总起分述的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往往在语言形式和内容选择上给孩子提出许多要求。老师认为,文章写得好是正常的,写不好是不正常的,对孩子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非常“过敏”。 4、频率差异 儿童整日生活在口语环境之中,每天接受和输出大量的口语信息,学习密度和频率非常高。据研究,幼儿在开口叫“妈妈”之前,至少已经听了4000多次“妈妈”这个词的发音。 学习书面语主要限于语文课,作文课每周才2节,各种要求的作文,其练习的机会一学期也就这么一两次,密度和频率都非常低。 5、师资差异 口语学习:亲朋好友是老师;世界上所有会说话的人都是老师;各种媒体都是老师…… 作文学习:只有当班老师才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和评价的权威,其他人哪怕是中文系教授都不行。 6、内容差异 口语学习:顺应儿童,随机教学,没有固定的预设内容,但是学习绝对生活化;学习任务及时广泛; 作文学习:强使儿童适应,内容常常和儿童精彩的生活远离,多数是儿童不感兴趣的成人生活。 7、环境差异 口语学习:开放的、人文的、全方位的、互动的,只要活着醒着哪儿都行。 作文学习:相对封闭的,单向的,很少顾及儿童的,基本没有积极的读者。 8、反馈差异 口语习得的反馈是即时的、鼓励的。孩子叫一声“爸爸”,爸爸马上表扬。孩子说“妈妈我要苹果”,妈妈立刻给苹果。孩子每次说话总能得到回应,且多半是积极的奖赏和强化。 作文反馈形式单一,反馈周期长。老师认为,文章写得好是正常的,写不好是不正常的,对孩子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非常“过敏”。反馈多数是以批评和指正为主,对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起负面强化作用。 9、效率差异 口语学习:上小学时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生活化的母语表达,运用没有什么重大障碍。 作文学习:到小学毕业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书面表达的热情,多数人不会正常地抒发真情实感,具体流利地表达和宣泄。多数人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但不能一天不说话。 二、让作文变成儿童生活的需要 1、需要是人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基础和源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所提出的要求在大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家也把促成人们各种行为动机的欲望称为需要。   “需要是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在人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凡是能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则产生肯定的情绪;凡是不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则产生否定的情绪。情绪反映了人的需要是否满足的标志,与人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则不会引起人们的情绪和注意。 2、倡导任务需要驱动作文 1)改变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将传统意义上以语言目标为主要取向的作文教学转变到作文以学做人学做事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上来。 传统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语言取向的作文教学,把语言形式要求放在第一位(如写一处景色,要求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字数不少于300字),不太考虑学生写的是否真人、真事、真情,作文对学生有什么实质意义(永远发不出的信件)。 我们的作文教学价值取向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