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1 毛诗序
《毛诗序》
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属今文经学,都曾立于学官,而毛诗则为古文经学,仅限于民间传授。前三家都有序,亡佚已久,现仅存《韩诗外传》,毛诗至今尤存。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就是毛诗。《毛诗》于每首诗的诗题下都有一段文字简述该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一般称“小序”。而在首篇《关雎》之“小序”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泛论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序”,又称“毛诗序”。南北朝时梁萧统编辑《文选》时收录此篇,称其为《毛诗序》。《毛诗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东汉经学家郑玄说“大序”为孔子弟子子夏所作,“小序”则为子夏、毛公所作;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传》则认为是后汉卫宏所作。一般认为,《毛诗序》非一人一时所作,但成于汉代学者之手,体现了先秦至两汉儒家诗学思想。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关雎》,《诗·国风·周南》第一篇,也是《诗》首篇的篇名。后妃,天子之妻。旧说以为,《关雎》写后妃之事,指周文王妃太姒(sì)。“风”,指《诗》三百篇中的十五国风。“始”,首。这句是说,《关雎》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 “所以”,用来。“风”,读去声,指通过诗的感动作用来含蓄、委婉地暗示或劝告,因而有教化的意思。“正”,端正。“正夫妇”,有端正夫妇之道,或使夫妇之道走向正轨的意思。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乡”,根据《周礼》,周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用之乡人”,根据《仪礼》,周代乡大夫行乡饮酒礼时,以《关雎》诗合乐。这里是说乡大夫行乡饮酒礼时用《关雎》诗教化乡民。“邦”,与“国”同义,这里指诸侯国。“用之邦国”,根据《仪礼》,周代诸侯国行燕礼饮宴其臣及宾客时也以《关雎》诗合乐。这里是说,诸侯在行燕礼时以《关雎》诗教其臣。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前“风”读本字,指十五国风,后“风”读去声,即“风天下”之“风”。“教”,教化,即教育、感化。 “动”,感动。“化”,感化。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志意、怀抱,即所谓“思想感情”。“所之”的“之”,作动词,往、到。“所之”,所往,所向。“志之所之”,即心之所向。这两句是说,“志”在心中为“志”,用语言把心中的“志”表现出来,就是“诗”。因此,这两句实际是在解释“诗言志”这个传统的命题。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jiē)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中”即“心”。“形”,表现。“情动于中”与上文“在心为志”联系起来理解,“情”是“心”之“动”,即“志之所之”。“情动于中”,即是“在心为志”;“形于言”即“发言为诗”。因此,“志”与“情”在这里是二而一的。“言之不足”,指感情过于强烈,语言的表达(即诗)不足以充分表现感情。“嗟叹”,吟叹,叹息。《尔雅·释名》:“嗟,佐也。言不足以尽意,故发此声以自佐也。”“嗟叹之”,即通过咨嗟叹息来表达情感。 “永”,长。“永歌”,引声长歌。这句是说如果咨嗟叹息仍不足以表现情感,就要引吭高歌。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舞蹈。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发”,表现。“情发于声”,指情感通过歌唱表现出来。 “声成文”,指由声音高低、长短等构成的不同音调。“文”,由宫、商、角(jué)、徵、羽五声交织而成的曲调。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治世”,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时代,与“乱世”相对应。“音”,音乐,也泛指文学艺术,如诗。“安以乐”,指音乐曲调的安详、和乐。 “政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和谐。这两句是说:“治世之音”所以“安以乐”,是由于“其政和”。“政和”是“音”“安以乐”的决定因素,同时“音”的“安以乐”也反映着“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乱世”,政治秩序混乱、社会不安定的时代。“乖”,乖戾,反常,不和谐。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亡国”,将亡之国。“哀以思”,哀怨并且思慕。“思”,思慕。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正”,端正。“正得失”,指纠正政治上的失误使归于正道。“动天地,感鬼神”,古诗多用于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所谓“天神、地祇(qí)、人鬼”,如《诗经》中的“颂”诗即是周、商、鲁祭祀其祖先时合乐演奏的。“莫近”,莫过。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