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方志军事地理价值概说
中国地方志的军事地理价值概说
?
?
中国地方志的军事地理价值概说
?
沈克尼 文/图
?
“方志”的名称较早见于记载的是《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周官》一书成于战国时代,据此可知方志的历史之久远。我国现存的地方志有八千五百多种,共十一万多卷,(注1)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左右。地方志记载了一定地区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地方性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有丰富的军事内容,特别是军事地理内容。明末清初顾祖禹编撰的军事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就引用了一百多种地方志。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陆军编绘的《中国地图》,我国的地方志就是其重要的参考资料。 我国地方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以及地理书和地图,在地方志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这三方面既有各自的发展,又有相互的融合。由于各自的发展,地方志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史、图、经的相互融合,终于在宋代形成了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的地方志。(注2)
?
明代地方志的发展十分繁荣。明政府为巩固北部边防,在长城沿线许多军事要地设立军镇、卫所,在一些军事要冲设立关城、堡寨,屯兵戍守。由于这些军事要地的出现,随之出现了许多军事要地志。著名的有:嘉靖《山海关志》,万历《偏关志》、嘉靖《三关志》。此外,还有关于重要防御方向的嘉靖《两镇三关通志》、嘉靖《西关志》、万历《四通三关志》等等。与此同时,明代军事区划,镇、卫、所的方志也纷纷出现,如正德《宣府镇志》,万历《延绥镇志》,正德《金山卫志》等。这些地方志明显地具有现今军事要地兵要地志的雏形,对当时军队的兵防战守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延绥镇志》,序中说:“时火落赤报警,欲稽往牒,以查敌情,得新志而读之,历代建置沿革之由,水火险易厄塞之处,兵马收集选充之实,馈饷储积、田赋登耗之数,力役征调支应之烦,……文武经历建树久近之迹,河套侵犯要挟之情,元老经略条奏筹划安攘之策,糜不犁然具备,一展卷尽目中。”
清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地方志的编纂与研究达到鼎盛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修志的重视,一些著名学者的参与,使地方志体例谨严,种类齐全,数量大增。除三修《大清一统志》之外,全国各地亦纷纷修志,不但有省志,府志、州志、县志、厅志,还出现了乡镇志。? 清朝中后期,在平定“内乱”和抵御外患的战争中,出现了一批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地方志,以新疆和西藏最为突出。如《钦定新疆识略》和《回疆通志》。这两部方志体例大致相似,对“南北各城官制、兵额、台站、卡伦皆关综核,特详载于各城图后,至山川道里彼此联属,则于总图后谨撰总叙。”新疆“配有军台又有营塘、驿站,颇为纷难,谱详胪于道里表,以便核查。”此外,在这两部方志的《纪事》还简要记述了清政府历次与新疆少数民族分裂分子作战的经过。(注3)
?
在地方志大量的军事史料中,以军事地理资料最为丰富,最为突出。如历代地方军事机构的设置、军事行政区域的划分、疆界沿革、战场地名辨释、民族分布与迁移、边(海)防卫戍、山川要津、险隘关塞、交通道路、兵家必争之地等,涉及历史军事地理(注4)的研究资料,通常都可在地方志中有关的条目中寻得。在嘉靖《宁夏新志》中就记述着古战场贺兰山的关塞和可通步骑的口隘数,以及古代防御要点的地形,“往役军伕”的水源等重要军事地理资料。又如,清《崖州志》中卷十三、卷十四,记述了海南岛南部军事要地的地理形势,并且有简要的军事评价。举例说:“尖岭,一名放草岭,相去各一二里。为罗蓬、红花、大茅三峒交界险要。古官道由此行经落笔洞。若剿三峒,能潜兵伏守,以歼援贼。兵力厚,则乘势立捣援剿,可成破竹只功。”在同书卷十二《海防志》中,详细地记载了当时海南岛南部海岸、海防实力和环海水道、重要海港等军事地理情况。 对海防地理形势记载详备的有明《嘉定县志》,其中内容曾被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其地理名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引用。《嘉定县志》中《兵防志》叙述了战舰、兵器、火器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官长重视水战的意义等。同时指出:“.......险要莫如刘家河,而此次为第一,何也?曰:海中诸夷,狡猾莫如日本,入寇亦莫如日本。山东、浙直与寇为邻,然山东之海,水势湍悍,山脉联络,非熟径者不可行;且勾引接济之人未尝有也。故倭患独浙江海屿为多,而通番者独众。故寇舶自外海而来,以洋山为入犯之的,必至此而后分掠,若直至崇明,则诸沙错落沿袤三百余里,暗涂相贯,有若为华夷之限者,惟有三爿高家一路可以通舟,而不可重载,惟此一路,宽深可行,无有瓮碍(宝山之外,沿海有相家路者也是)。而竹箔一沙横亘其外,隐然为之外护焉。国初海运,特筑宝山以为准的,盖为此也,故竹箔之南,吴淞之要道也;竹箔之东,刘家河之门户也;若设重兵于此防守,贼岂惟不能侵犯内地,虽二江之口亦得息肩矣。”以上是嘉定人民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