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三课时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一课时
课时编号:008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疏通文句,理解诗作大意。领会梦境之景的“清幽、壮丽、惊怖、神奇”。 2、诵读诗作,梳理诗歌中博大丰富的情感。 3、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句,领会梦境之景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背诵李白诗作:体会其浪漫特征。
《静夜思》《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望庐山瀑布》《朝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
作品背景:李白有远大政治抱负,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得到的是翰林供奉的侍御闲职。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山东友人。(结合诗作注释1)
二、通读诗作,解决重点实词的意义及用法。
1、学生自行解决生字读音。
瀛 yíng 暝 míng 栗 lì 冥 mín
鸾 luán 悸 jì 怳 huǎng 著 zhuó
2、学生研讨重点实词意义及用法。
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拔五岳 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虎鼓瑟 安能摧眉折腰
3、学生讨论诗作的层次结构:
教师点拨:可以以“梦游”的时间前后进行划分。
A.梦游之前对天姥山的向往。
B.梦游经过及见闻、感受。
C.及时行乐的思想和不事权贵的决心。
三、研讨诗作第一段: 学生讨论:诗人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天姥山的?天姥山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明确:特点:高峻邈远雄伟,有让人神往的奇幻色彩。手法:对比夸张的手法。
四、学生研讨第二层
1、读“我欲因之梦吴越……失向来之烟霞”。
2、学生思考:作者所见的梦游之景的特点是什么?从描述中感受梦游过程中李白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点拨:注意诗作中的关键词:飞度 谢公宿处 迷花 忽已暝 仙人列如麻 长嗟
梦境特点:清幽、雄伟、秀美、神异。
诗人的情感和心理:游历之前的倾心渴慕之情;游历山景时的喜悦之情;幻入仙境时的惊悸;梦游醒来的失落惆怅。
3、学生思考讨论:李白描写梦境,曲折地表现了李白怎样的内心情怀?
点拨:为什么不描述现实生活呢?揣摩梦境与李白经历的现实生活有何异同?
学生可以结合《蜀道难》中的“蜀道”的象征意义来谈这里的仙境与他所经历的朝堂生活的关联。
4、学生反复阅读最后一层,思考讨论李白独特的个性特征。
明确:李白不事权贵、傲视王侯,追求个性自由的的性格特征。诗人也流露出了人事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
总结:说明李白豪放飘逸诗风的表现:思想感情上表现为蔑视权贵的傲气,高村出世的洒脱,面对离情的磊落,呼酒买醉的旷达;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大胆有夸张,巧妙的拟人。
走入“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是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是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是对世俗的看破与俯视,读李白的诗,可以看到一个飘然不群的大写的人。
教后反思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二课时
课时编号:009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所流露的孤独情怀与浪漫的情思。 2、理解李白《送友人》中借景表达离情的手法。 3、听音频《李白醉了》,深入理解李白的个性特征以及文章对李白的评价。 教学重点 理解《月下独酌》的孤独情怀。 教学难点 《送友人》中借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月是文人士子们咏之不尽的意象,更是照见李白寄托情怀的的明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
酒,自古就溶解着文人墨客们的悲愁情怀,李白笔下更是多有饮酒名篇。
今天来学习他酒月情结发挥到了极致的代表之作《月下独酌》
二、学生研讨诗作《月下独酌》
1、学生读诗作翻译,理解诗作大意。
暂伴月将影 相期邈云汉
2、提名学生吟诵诗作《月下独酌》
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诗人的情怀。
天宝三年(744)三月,李白在被唐玄宗召为供奉翰林学士三年后,终因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被谗,“赠金放还”。本诗即写于此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