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以意逆志 《孟子》:“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有两种解释: (1)是从文辞的意思去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内心情意。 所谓“意”即文本语言的意义;所谓“志”即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的内在精神。(逆:迎也;犹钩考也) ★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2)以意逆志的欣赏方法,就是既要尊重读者的主体意识“意”,又不能背离对作者作品之“志”,并把欣赏过程看成读者之“意”与解读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构建新意义的过程。 注意: (1)不因夸张而认为言过其实。如李白《秋浦歌·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不因想像而认为语出荒诞。如客家民歌:“坐下来,聊起来/聊到两人心花开/聊到鸡毛沉落水/聊到石头浮上来。” (3)不因兴会而认为与事不符。 如: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半夜也敲钟)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4.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是指在欣赏古人的诗文作品时,深入探究他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王国维:“由其世知其人,由其人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也。” 顾镇:“不论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得也。” 鲁迅:“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如邓丽君《何日君再来》: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白)来来来 喝完了这杯再说吧(唱)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1)辨明作者,知其思想信仰 对于没有主名作者的诗文,不要妄加猜测。 对于有主名作者的诗文,不要张冠李戴。 (2)辨明诗文时间,联系时代背景 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是他早年出川之作,而是他流放夜郎遇赦之作) 又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前一个妻子为偏义复词,取“妻”意,因为据考当时杜甫儿子还很小;后一个妻子解释成妻与子无误)。 5.明辨寄托 写诗作文可以直抒其情,明言其事,也可以情附物上,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称之为“寄托”。 如庄子的“庖丁解牛”和“庄周梦蝶”。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毛泽东《沁园春·雪》: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又如: 毛泽东《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另有《题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寄托”是文学家形象思维的结晶。或是作者含蓄委婉的表达,或是在特殊情况下的表情手段。 施补华《峴佣说诗》: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清纯又极富形象性。 “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觉亲切。 “愿君多采撷”,仍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语诚恳动人。 “此物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妙用双关,加上这“最”字更显含蓄深婉。 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6.解读用典 用典是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的修辞方法。 用典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 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如: 何其芳《秋天》: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典源于《诗经》:“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 (1)用典较明显的。 ★如李商隐《泪》“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用昭君出塞、四面楚歌典)。 ★如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再如《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