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杨拓拓(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0)1基本原理1.1显微镜成像原理及视角放大率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体AB在物镜前焦面稍前处,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B,它位于目镜前焦面或稍后处,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该像位于无穷远或明视距离处。图1-1显微镜系统光路图牛顿放大率公式:是像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是物点到物方焦点的距离。根据牛顿放大率公式可得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目镜的视觉放大率为:组合系统的放大率为显微镜系统的像方焦距显微镜系统成倒像轴向放大率若物点A沿光轴移动很小的距离,则通过显微镜系统的像点将移动很大的距离,且移动方向相同。显微系统的角放大率即入射于物镜为大孔径光束,而由目镜射出为小孔径光束。1.2显微镜的孔径光阑单组低倍显微物镜,镜框是孔径光阑。复杂物镜一般以最后一组透镜的镜框作为孔径光阑。对于测量显微镜,孔阑在物镜的象方焦面上,构成物方远心光路。1.3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在显微物镜的象平面上设置了视场光阑来限制视场。由于显微物镜的视场很小,而且要求象面上有均匀的照度,故不设渐晕光阑。显微镜是小视场大孔径成像,为获得大孔径并保证轴上点成像质量,显微镜线视场不超过物镜的1/20,线视场要求:1.4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1.4.1光学仪器分辨率瑞利判据:两个相邻的“点”光源所成的像是两个衍射斑,若两个等光强的非相干点像之间的间隔等于艾里圆的半径,即一个像斑的中心恰好落在另一个像斑的第一暗环处,则这两个点就是可分辨的点。当物面在无穷远时,以两点对光学系统的张角可表示两分辨点的距离,其值为:1.4.2显微镜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在物体表面能够分解的最小间隔,两个发光点的分辨率为:数值孔径(NA)越大,分辨率越高。1.5显微镜的照明系统1.5.1临界照明聚光镜应有与显微物镜相同或稍大的NA,聚光镜前放置的可变光阑为聚光镜的孔阑改变孔阑大小,可改变进入物镜光束的孔径角,使之与物镜的NA相适应。图2-1临界照明光路图特点:光源经过聚光镜所成之像与物平面重合,相当于物平面上置光源。缺点:光源表面亮度不均匀或明显表现出灯丝的结构,影响显微镜的观察效果。1.5.2科勒照明光源经聚光镜前组成像在照明系统的视场光阑上,聚光镜前组经过聚光镜后组成像于标本处,同时也把照明系统市场光阑成像在无限远处使之与远心物镜的入射光瞳重合。图2-2科勒照明光路图特点:把光源像成在物镜入瞳面上。优点:可消除临界照明物平面上光照度不均匀的特点。1.6显微镜的工作距离工作距离是指从物镜前表面中心到被观察标本间满足工作要求的距离范围,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成反比。一般情况下,物镜的数值孔径赿大,其工作距离赿小。图2-3显微镜工作距离示意图2 发明发现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这为镜头设计奠定了基础。1625年,斯泰卢蒂(FraneeseosteUuti)用,倍和10倍的放大镜(即单式显微镜)详细描绘出了蜜蜂各部分的图形,由意大利拾荆学院(AcademyofLynxEye)出版图,这是有关显微镜研究的第一部著作。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工匠詹森父子在1590年前后制成的,但是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由于初期的复式显微镜有严重的缺陷,荷兰的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一1723)将其毕生精力放在发展单式显微镜上,并将它用于生物观察。这个传奇式人物终于成了显微镜学家和微生物学的开拓者。3 发展阶段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1665年出版的《显微图谱》引入“细胞”概念;1835年,英国科学家GeorgeB.Airy提出“爱里斑”的概念。由于光的衍射,即使一个无限小的发光点在通过透镜成像时都会形成一个弥散的图案,即爱里斑;1873年,阿贝和亥姆霍兹各自独立发现正弦条件;1873年,阿贝从他的成像理论推导出关于显微镜分辨距离的公式,首先引用“数值孔径”;1878年,阿贝设计制成油浸显微镜,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已达到其理论极限(0.2μm)。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里,光学显微镜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发展,第一,为了观察生物标本的不同结构,提供多方面信息而设计成(或改良)一些特种显微镜;第二,仅为工作上的方便而设计成的一些特种显微镜。3.1 暗场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microscope)的聚光镜中央有档光片,使照明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只允许被标本反射和衍射的光线进入物镜,因而视野的背景是黑的,物体的边缘是亮的。利用这种显微镜能见到小至4nm~200nm的微粒子,分辨率可比普通显微镜高50倍。图3-1暗视野照明方式韦纳姆(F.H.wenham)于1853年制成了简单的暗场聚光器,西登托普夫和齐格蒙第于1903年采用了从单向侧面照明的暗场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