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复旦大学精品课程.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易-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第一讲 导论:研习《周易》经典的意义 一、通识教育与经典研读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是学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什么是“通识教育”?可能大家对这个名词还比较陌生。所以,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走进《周易》学说之前,大家有必要先来讨论一些与“通识教育”相关的问题:大学本科教育为什么要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有什么教学目的和意义?如何才能学好本门课程? 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针对现在大学教学中的一些毛病。为什么呢?因为,从以前到现在,大学教师上课,往往是一开讲就把自己多年准备的讲义滔滔不绝地往下讲,或者把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进度播放,一页一页地讲解,讲到下课时才停止。学生坐在下面会觉得很轻松,爱听就听,不听老师也不会叫你怎么样,或是找你的麻烦。这跟我们以前所说的“填鸭子式的教学”没什么两样,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现在很多教师都住得比较远,匆匆忙忙来上课,又匆匆忙忙往回赶,于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就更少了。这样的教学能达到什么预期的目标?这样的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还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在同学中,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在我上过课的选修学生当中,出现过以下几种认识: 甲:“在我看来,通识教育就是大家都应该知道的、一些最基础的,这个‘识’可以解释为知识,应该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我们应该了解的最基础的一些知识。比如说社会学方面,比如这门《周易》,《周易》是国学的一部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所以在我看来,通识就是大众应该通晓、关于中国本身的一些知识。” 乙:“我觉得通识不光是了解中国的一些知识,更是每个人人格全面发展的一种知识基础,我觉得应该包括国学、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等一些很复杂和综合的一些知识。我觉得像哈佛大学开三十多门通识教育课程就包括像《时间物理》这样很抽象的课程。让你的人格不光在你学的专业里(比如会计、金融这种应用型的专业)有所发展,更要让你在毕业二十年、三十年后体会到人格在大学里积淀所带来的收获。” 丙:“我觉得刚才第一个同学说通识光指国学、文史哲方面的东西,这个说法我不是很赞同;第二个同学说通识教育可能是比较复杂的比较庞大的一个体系,可能有二十多门课程,内容很深奥,我觉得也不是这样的。通识教育就是每个领域内最基本的一些知识,是比我们有经验的师长觉得我们年轻人应该了解的一些东西,希望我们在专注自己学科的同时不要忽略这些基本常识。这是我关于通识教育的认识。此外,我觉得通识教育开课的初衷和真正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匹配。比如我们希望可以和爱因斯坦一样,在做研究时从音乐中得到一点灵感,但是,我们在学其他东西的时候并没有给本身的专业带来帮助,反而是分散了原来就不多的精力,使得本身的专业也学得不好。” 丁:“我觉得通识主要是这个‘通’字,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很深入的了解,或者是像第一位同学说的那样很基础的了解。但是通识呢,到底是了解很深刻的东西还是了解很基础的东西,关键就看开课的老师怎么讲了。” …… 这是一些同学在刚刚接触核心课程时,对我坦言他们对“通识教育”的个人看法。当然,还有人说:“通识,就是通通认识”;也有人反对,说“通识,只是通通认识一点点”。应该说,这些对通识教育的理解还是有所偏差。误解首先是由词的表面意义引起的,以为‘通’就是什么都要通,‘识’就是知识。在我看来,这样的理解跟“通识教育”原来的意义有出入,这个词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或者台湾各大学里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公民教育”,有的叫“博雅教育”,还有的叫“自由教育”。我理解的通识教育,除了要让我们的知识能够更全面一点,有一种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知识的积累提升我们人格上的,甚至是智慧上的一种进步。复旦大学最初开设了50门核心课程,规定每个新生至少选修一门课程(2个学分)。现在已经开设了100多门,而且要求本科生要选12学分。这50门或100门课程可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讲,因为刚进大学校门,学习任务比较重,最多也就只能选若干门。如果今后不继续选修的话,就有其它数十门核心课程跟你擦肩而过。换句话说,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看,你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去系统修习与未选修课程相关的知识,也就不可能拥有贯通各门学科的机会。那么,怎么去‘通’呢?怎么能不让自己与这些核心课程所传授的知识领域失之交臂呢?先不谈文科和理科的差别,单谈文科那么多的国学经典,仅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经典,就有《周易》、《老子》、《庄子》、《荀子》、《诗经》等等数十种。只要条件许可,每一种经典的研读都可以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来开设,那么关于“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选课板块的课程就有可能是数十门,而且都是挺重要、挺有吸引力的。如此而言,要是你选了其中一门,没去选其它几门(事实上肯定是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