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利通过评价邱平.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顺利通过评价邱平

如何顺利通过评估 ——评建办 邱平 一、核查内容 1、核查学校《申请评估基本条件》是否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和《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指标要求。 2、检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的总体情况。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完整性、数据真实性和数据填写正确性。 一、核查内容 3、考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量化指标。 二、核查量化指标包括: 在校生结构/ 高职办学规模适宜、稳定;(1.2) 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的职称、学历、双师素质(2) 实践教学比例/教学计划的50%(4.2) 校内外实训条件/满足教学实训计划的安排(4.4) 顶岗实习/ 不少于半年(4.1) 招生就业/第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高;就业率高(7.1/7.2) 双证书/获取“双证书”达毕业生80%(4.5) 教学经费/有保证(特色2.5) 社会培训与服务/不低于在校生比例(7.3)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内涵建设导向 采用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共7项主要评估指标、22项关键评估要素。 将其中“1.2办学目标与定位,2.1专任教师,3.1课程内容,4.1顶岗实习,4.4实践教学条件,4.5双证书获取,6.3质量监控,7.2就业”共8个关键评估要素列为重点评估要素,以充分发挥评估的内涵建设导向。 三、内涵建设内容---制度建设的原则 四、内涵建设重点——把握制度的内涵 我院迎评的阶段性工作指引 (一)3-5月2008学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立。 在《申请评估基本条件》(33个指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已基本符合的情况下,完成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重要信息表的生成结果的校内核查。 按照合格师资标准遴选、建设院级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 我院迎评的阶段性工作指引 (二)6-7月针对2007学年、2008学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完善佐证材料的建立。 查阅相关数据的佐证材料时,重点是检查有关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中的原始材料和档案;进行实地考察时,主要是考察正在实际运作的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 有关部门负责人、教师、管理人员、学生需有深入访谈的准备。 我院迎评的阶段性工作指引 (三)8-9月针对“16号文”的要点及关键词完善内涵建设的相关材料。 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之“7项主要评估指标”共22项关键评估要素。 重点完善“1.2办学目标与定位,2.1专任教师,3.1课程内容,4.1顶岗实习,4.4实践教学条件,4.5双证书获取,6.3质量监控,7.2就业”共8个关键评估要素的佐证材料。 我院迎评的阶段性工作指引 各部门需仔细学习相关评估文件,根据文件的准确释义,把握各个数据的产生和07、08数据的差异,并准备明朗、清晰的佐证材料。 教务处、人事处、计财处、资产管理部及各教学部门,数据表格之间要相互沟通协调,数据一致、认识一致、佐证一致,力求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正确性。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两个阶段: 评估基本条件核查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检查被评院校提供的申报评估基本条件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核实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重点检查“硬件”。 全面了解学校办学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引导学院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重点检查“内涵建设”。 评估基本条件核查 在校生结构 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比例 校内外实训条件 顶岗实习 招生就业 双证书 教学经费 教学设备与图书 社会培训与服务 评估基本条件核查 评估基本条件核查 二、内涵建设关键点— “16号文”的要点及关键词 1.明确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合作;育人为本,强化职业道德 ; 4.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区域服务为重心(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5.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6.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选 取、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强调与行业合作开发); 7.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8 .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9 .工学结合,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强调半年顶岗实习 ; 10.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