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疑难病例讨论.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一科6月 脑梗塞合并肺部感染疑难病例讨论 病史汇报 主要关注的护理问题 讨论 思考 4 1 2 3 目 录 一、病史汇报 2017年05月07日15时40分患者林永力,男,79岁,退(离)休人员,主因外伤后全身多处疼痛1+天入院。 一、病例特点: 1、老年男性,有明确外伤史; 2、以外伤后全身多处疼痛1+天为主要特点;入院1天前,患者走路时不慎从高处跌下,主要伤及头部、腰部及左下肢,伴短暂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等; 3、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 4、查体:T 37°C,P 83次/分,R 15次/分,BP 153/59mmhg,急性痛苦面容,神志呈昏睡状态,GCS评分:8分,自行送至病房.头颅五官无畸形,右眼眼疾,左侧瞳孔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 5、辅助检查:2017-05-06我院CT提示:1、头颅平扫目前未见确切外伤性CT病征。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右侧脑室前角旁软化灶;右侧额部软化灶;右侧枕部软化灶;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改变;2、双肺纹理增多,双肺气肿征。双肺见少许片絮影、斑点影,右肺中叶见斑片影;纵膈内淋巴结显示。左侧锁骨骨折。双侧部分肋骨骨质密度欠均匀。3、上腹部平扫未见确切外伤性CT病征。DR片: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左坐耻骨骨折。 目前情况:患者神志呈嗜睡状态,精神差,可间断吐词。左侧瞳孔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灵敏, 诊断:1多器官功能衰竭 ①肾功能不全 ②心肌损害 ③肝功能不全 2肺部感染 3高血压病 4、2型糖尿病 5、脑梗塞 6、中度贫血 7、骨盆骨折 左坐耻骨骨折 8、左股骨粗隆间骨折 9、左侧锁骨骨折 二、注意关注的护理问题 P: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粘稠、聚积且位置较深,患者无力咳出有关 I:采取的护理措施: 1、更换卧位,病情允许时予拍背排痰。 2、予抬高床头30-45度。 3、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激素,控制感染,减少痰液的生成。 4、遵医嘱使用化痰药,利于痰液排出。 5、床旁备吸引装置,必要时经口腔湿化吸痰。 6、必要时使用纤支镜镜下吸痰 P:自理能力缺失 与患者认知障碍,肢体偏瘫有关 I:采取的护理措施: 1、做好晨晚间护理:洗脸、洗手、口腔护理、温水擦背、会阴檫洗、温水泡脚等增加病人舒适感。 2、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暴露病人过久,预防感冒。 3、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4、协助进食、穿衣、入厕等生活护理。 P:潜在并发症 有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 I:采取的护理措施: 1、置患者于气垫床上,体位垫垫于身下协助翻身。 2、勤翻身,q2h翻身一次。 3、指导患者家属床上正确使用大小便器,便后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柔软。 5、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谈论 长期卧床患者有哪些并发症 一、坠积性肺炎 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坠积于肺内,会导致肺感染。 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血栓可以脱落,沿血管走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 三、褥疮 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压伤皮肤,形成褥疮。 四、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 长期卧床病人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 下肢静脉血栓如何预防 基本预防: 严禁患肢行静脉穿刺 以免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手术操作轻巧 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规范使用止血带 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术后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 术后充分引流 减少局部压迫 健康教育 尽早功能锻炼 早期下床 深呼吸咳嗽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 控制血糖血脂 针对这个病人长期卧床,我们应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 《中国压疮护理指导意见》 侧卧位时尽量选择30°侧卧位。充分抬高足跟。 除非病情需要,应避免长时间摇高床头超过30°体位、半坐卧位和90°侧卧位。 所有高危人群都应该定时变换体位,以减少身体易受压部位承受压力的时间和强度。 体位变换的频率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皮肤耐受程度、移动能力和所使用支撑面的材质而决定。 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和移动患者时,应抬起患者身体,尽量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避免拖、拉、拽。 使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减到最小,同时能够维持患者适宜的活动程度 如何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久病体弱 ,咳嗽无力 ,护士应每 2~3小时翻身 1次 ,拍背3~4次 /h。翻身时避免推、拉 ,防止皮肤擦伤 ,必要时在骨隆突处垫软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