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态生成”演绎精彩课堂1
“动态生成”演绎精彩课堂
——由《习题的处理》引发的思考
陕西省绥德县江德小学 马吉林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也与日具增,随机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捕捉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契机,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可以使数学课堂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跌宕起伏中不断走向精彩。下面以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一些我的感想。
情境1.学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在处理习题解方程时,记得一道题解到第二步2X=时,我立刻警惕,下一步是X=÷2,分数除法,学生没学过,怎办呢?(心里在嘀咕:现在的教材也真是的,尽把一些学生还没学过的知识安排在这。)既然出现了,那就得解决。先看看学生有什么想法,我巡视观察。发现果然有奇迹出现:生甲想到把化成小数来计算,得0.1(有好几个学生也是这样利用了转化法得到了结果)。我已很高兴了,就在我大加称赞他们有转化思维的同时,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起:“老师,我的做法不一样,我是把扩大为,÷2表示把平均分成两份,求一份就是”多有创意的想法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表示赞许。
情境2.学习了“认识分数”以后,经常出现类似习题如“一根木料长3米,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几米?或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这样的习题对初学的学生来说,二者往往混淆不清,常常是张冠李戴,不知道哪问该答米,哪问答的是分数。这不,今天在处理习题时又出现这道判断题了,题为“一根木料长3米,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全长的”我再次作为重点分析题来分析,多数学生能正确判断是“x”的,那么为什么是“x”的,我组织学生又一次展开讨论,汇报时,一个平时很胆小的女孩举起了小手,我不假思索把机会让给了她,“错在没带单位”她用肯定的语气说。“不是的”没等我发言,明白的学生却异口同声。真是,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这下更引来了激烈的争论。我没有正面指出女孩的错误,而是暗示女孩坐下,就此错误展开讨论,“如果像她说的那样回答的是米,那该怎问呢?”这样一来二去,把女孩送来的这个“靓丽的错误”作为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在争议中,既明白了该题“x”的原因,又明白了米该回答的是什么,真是一举两得,其味无穷。
情境3. 在处理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9页第14题时,原本以为第14题的游戏玩法很简单,稍作解说就匆匆组织学生以同桌或邻桌为单位“玩”开了。谁知,乱轰轰的吵了一阵,有学生留露出不厌其烦的表情,也有学生干脆出口:“老师,他(指对方)不会玩。”一时我也没搞清是怎个不会玩法,于是我赶快“收场”。当让学生汇报刚才自己是怎样玩时,问题才一一浮现了。如一对同桌汇报:甲是想数的,乙扮演猜数的。乙说:“用你想的数x3-2=?”甲不假思索回答:“6。”,乙瞪了一会儿,自言自语:“算不开。”思维敏捷的郝振凯揭示:“老师,学生甲压根儿没按游戏规则算,而是随口报的数。”实际上郝振凯同学一语点到位了,我也听出来了,但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说:“也许不完全是这样,虽说没算成整数,但我们还学过用分数表示结果嘛。也许甲想的就是“”这个分数。”说完,我故意朝学生甲示意——“对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因为他确实没按游戏规则算过,是随口报了个数,给对方带来了计算上的麻烦。)这时,刚才不会玩的学生也听明白了,不由自主地发言了:“噢,老师,这下我全明白了。原来这个游戏的玩法,包含两个过程。一是想数的人要按猜数人提出的要求顺思维来计算;二是猜数的人要根据甲报的结果用逆思维来计算甲想的数。”问题在交流中得到了解决。于是我组织学生再次以同桌或邻桌为单位“玩”起来,这回可大不一样,学生们的表情简直是眉飞色舞。真是意外的生成资源——“争吵”提升了学习效果。
这些让我想起来就兴奋不已的教学情境,常常促使我深深的思考。
一.珍视“意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法预料其全部的细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捕捉和展示有价值的“意外”资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像情境1中,学生那些有个性的想法,我们除了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还要认识到,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正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二.利用错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1.宽容错误,引发思维风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有时并非坏事,关键看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资源所带来的契机。情境2中,我用平和的心态引导学生再次展开激烈的讨论,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种巧妙将错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做法,既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教学过程更真实。
2.顺应错误,寻找教学的新起点
学生有了错误,要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