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悲愤诗.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蔡琰《悲愤诗

读书分享报告 读: 蔡琰《悲愤诗》 分享原因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中国政权最频繁的时期。军阀割据,政治混乱,挟天子以令诸侯。外敌来犯,匈奴南侵。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外来文化与儒家文化冲击融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文学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在时代的作用下,这一时期的文学便形成了乱世文学。 分享原因 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 这样的文学作品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无奈 分享内容 蔡琰 《悲愤诗》 作者生活背景介绍 蔡琰生活的时代约在公元162至239年之间是东汉末年,正是诸侯割据,烽烟四起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而蔡琰更是被迫远离故土,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先丧父后丧夫的她在这样的境地中更感到人生的悲凉与无奈。 作者生平介绍 蔡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蔡琰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后汉书.列女传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适河东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蔡琰一生三嫁,颠沛流离,少年远嫁可惜其夫早亡,后其父死于牢狱,又被匈奴掳去饱尝远离异乡的痛苦,归汉后又再嫁。 悲愤诗 《悲愤诗》(其一)是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全诗一百零八句,计五百四十字,它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色彩。诗人的悲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是受难者对悲剧制造者的血泪控诉。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悲愤诗(节选)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拥主”句:意思是说董卓挟持天子,壮大自己的势力。 兴义师:指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 、 不祥:不善,指董卓及其军阀集团。 胡羌:古代称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为胡,称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为羌。 猎在郊野打猎,这里指乱军对农村的洗劫。 斩截:杀戮。 无孑(jié)遗:一个也没有留下。 相撑拒:互相支拄。形容尸体众多,杂乱地堆积着。 屯聚:聚集在一起。 ⒇骨肉俱:指亲人一道被掠来了。 “失意”:指不合乱军的意。几微,稍稍。 恨。 参并:交并。 “彼苍”二句:苍天啊,我们究竟犯了什么罪,要遭受如此的苦难。苍:苍天。 闲说 这一段诗中,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在内有奸臣残害忠良,拥主自立,征收民兵;外有外族侵犯掳人掠梁的环境下老百姓被迫流离失所,骨肉分离,随时面临突然而至的死亡,连自己的生命也无法掌握。 人民是无辜的,为什么他们要因为统治者的无能而承受这样的痛苦。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政治的灾难,统治阶层的争夺,最后承受痛苦的还是无辜的人民。 悲愤诗(节选)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骨肉:指家乡中的亲人。 解免:指解脱了奴隶的身份。 乖隔:分离、隔绝。 同时辈:指同时被掳去的人。 闲说2 在这段诗中,蔡琰期待多年的归家之路终于寻到了方向,可她又不想舍弃自己的孩子,在归家和舍弃儿子之间她犹豫了,她知道这一走,以后很可能就无法再见到儿子,可是家乡的一切又牵扯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