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70515林盛萱老师导读孔子传第15集记要与补充
97.05.15林盛萱老師導讀《孔子傳》第15集記要與補充
炎初學97.05.20
魯哀公十一年 孔子年六十八歲。魯 季康子召孔子,孔子反魯。自其去魯適衛,先後凡十四年而重反魯。此下乃開始其晚年期的教育生活,有若、曾參、言偃、卜商、顓(ㄓㄨㄢ)孫師諸人皆先後從學。
魯哀公十二年 孔子年六十九歲。子孔鯉卒。
壹、當日導讀記要
非常謝謝導讀《孔子傳》第十集,受益多,謹此致謝。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錢穆先生認為此章言:
孔子壯盛時,志欲行周公之道,故夢寐之間,時或見之。又言年老知道不行,遂無復此夢矣。此孔子自歎道不行,非真衰老無意於世。
然所見之處,已難有挽回天下無道之契機,正如
9-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錢先生認為此章乃孔子自道:
身不用,道不行,歲月如流,遲暮傷逝,蓋傷道也。
讀此,可謂備極感傷也。甚至《論語》中載孔子一生多受他人之嘲笑與反諷,可謂知音難尋也。
惟觀晚年歸魯,卻也更凸顯孔子晚年「直道」而行之心境。如見《論語》中孔子答魯君哀公與季康子之問政與問學,可說直言無諱,可謂其心之一片坦然與真誠。而魯君之愛才與下問,即便是季氏等三家皆然,讓人有今不如昔之嘆。例如:
2-1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擧直錯諸枉,]則民服。擧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6-2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12-19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6-6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12-1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2-18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2-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擧善而教不能,則勸。」
此即孔子歸魯,仍堅持讀書、教學,與盡忠公室之志忱,乃至正樂與編修群集,與乎不得以修《春秋》,可謂奉行「人能弘道」與「君子求諸己」之志向,雖有遲暮傷逝與時不我予之心,仍不為所動,持守正道,可謂一生至老,始終未變,此所以老而彌堅也。
(二)「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惟本集集中在弟子冉求為季孫肥擔任臣。一開始藉齊魯戰,季氏盛讚善於用兵,子貢長於外交兩人才華卓越,實有勝過孔子。當孔子尚在陳國時,就有:「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9-6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按:此即孔子自道,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按孔子之道高且遠,門弟子連顏淵都有末由也已之歎。所謂:
9-10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ㄓㄢ)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對此,錢先生《論語新解》認為:
仰彌高,不可及。鑽彌堅,不可入。之字指孔子之道,亦指孔子其人,此乃顏淵日常心所嚮往而欲至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言在前在後,喻恍惚不可捉摸。
此處乃子貢所言「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乃顏淵所言「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按:此言孔子之「道」與「德」之不可及也。
然,冉求又到底是何許人也?
《論語》中多處有言之。今摘錄於下。
13-9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按:此章可見冉求之親近師門。
6-6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按:此章言冉求多才多藝。然孔子則直接回答「其不知仁」。又
6-10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中道而廢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按:此章記冉求之中道而廢。
今觀本集,見冉子、顏子二人,年紀當屬相近,惟《論語》中有孔子言顏淵,曰:「吾見其進,未見其止。」又言「求也退,故進之。」是冉、顏之相異,正在一進一退之間。
對冉求,《論語》中孔子又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按:此即孟子「不為」與「不能」之辨。
至於當冉求、子貢、子路等,都相繼服務季氏之後,《論語》中對冉求有更明顯的記載。例如
11-16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