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海城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上海城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城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海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文:张仁开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孙长青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博士 一、上海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公布的《2005-2006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05年度,上海区域创新能力以综合值56.97位居全国首位,这已是上海自2001年以来连续四次位列全国前二位(表1)。在构成综合指数的5个二级指标中,上海的“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都处于全国第一,“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则位列前列,整体实力较为均衡。 表1 2001-2004年部分省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值及排名情况 地区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综合值 排名 综合值 排名 综合值 排名 综合值 排名 综合值 排名 上海 58.33 1 54.72 2 56.35 2 57.16 1 56.97 1 北京 58.27 2 59.79 1 56.53 1 54.82 2 56.11 2 广东 49.68 3 44.53 3 46.83 3 49.32 3 50.22 3 江苏 43.20 4 43.31 4 42.61 4 48.52 4 48.41 4 浙江 34.74 7 36.85 6 37.40 6 41.19 5 45.29 5 山东 37.82 5 37.15 5 36.82 7 39.93 6 37.96 6 天津 34.20 8 36.16 7 38.60 5 39.61 7 37.43 7 辽宁 35.92 6 34.25 8 32.66 8 36.72 8 32.05 8 (二)创新资金投入不断增加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10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1996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1.42%,2005年RD投入经费21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34%(图1)。 (三)创新成果数量增多,质量提高 据统计,1985年全市共认定科技成果1957项,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只有253项、占12.9%,2004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8%,2005年也有45%。2005年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量3.27万件,比2004年增长59.9%,其中发明专利1.04万件,增长55%;全市专利授权量1.26万件,比2004年增长18.6%,其中发明专利1997件,增长18.4%;全市共有46个项目(人)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4.3%,其中,1人首次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7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图1 1996-2005年上海RD经费的增长情况 (四)企业作为城市创新体系主体的地位逐渐加强 目前,上海研发投入的活动主角已基本实现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到企业的转换。据统计,在RD资金来源上,企业已占到52%,在RD支出上,企业占62%,大大超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6%。在成熟的创新驱动型国家,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占70%左右,上海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 (五)创新环境日趋改善 在创新支持体系建设方面,五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科技创业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均取得进展。同时,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如市科委牵头对《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并已启动科教兴市的相关立法工作。 (六)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为加快上海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战略,通过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和 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济关系的安排)框架下“引进千名香港专才”计划,积极推进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集聚了一批科技人才精英,大大提高了上海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2005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共11.7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7.8万人、两院院士164人。 (七)创新资源布局渐趋优化 一是高校布局调整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2+2+X”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重点建设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大学城”和以上海交通大学为核心的“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南北两个大学城,“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东西两个大学园区,以及若干个与产业联系密切的高校集聚地。二是继续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推进“一区六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经过10多年的开发,已然构筑了三大国家级基地(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创业基地)的框架。三是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抓紧建设,同时积极筹建若干国家级实验室。 二、上海城市创新体系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