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概念的形成和沿革:仅指日光的向背:如“阳者,高明也。山之南,水之北也。”概括事物属性的方法:如寒热、明暗、昼夜、日月、水火等哲学思想。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说明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属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普遍性: 阴阳属性普遍存在于各种事物之中,但有其规定性。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如寒与热、明与暗、昼与夜、冬与夏、水与火、动与静等。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1、无限可分性 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如昼为阳 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 夜为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下半夜:阴中之阳。2、相互转化性 即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事物阴阳属性相反,如:寒与热、明与暗、 水与火等。制约:阴阳之间相互抑制、相互削弱。意义: 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阴平阳秘。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动极者镇之以静,阳亢者盛之阳。”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阴阳之间相互依存,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如:上为阳,下为阴。无上,无所谓下;而无下,也无所谓上。互用:阴阳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如:气为阳,血为阴。气推动血的运行,血为气的物质基础。阴阳的消长平衡阴和阳经常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之中,以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如:四季气温变化 冬-→春-→夏:阴消阳长夏-→秋-→冬:阳消阴长阴阳的相互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上半身 表 背 六腑 心 心阳 阴:下半身 里 腹 五脏 肾 心阴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气为阳,血为阴。气推动血的运行,血为气的物质基础。 五脏为阴,主贮藏人体精气;六腑为阳,主传化水谷。脏腑阴阳相互协调,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本质为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阳胜则热——实热:高热,大汗。 阴胜则寒——实寒:形寒,肢冷。 2、阴阳偏衰 阴虚则热——虚热:低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阳虚则寒——虚寒:面色晄白,畏寒肢冷,溲清便溏。 3、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阴虚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阳虚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用于疾病的诊断1、指导诊法面红、发热、口渴、脉数:热证—阳面白、畏寒、口不渴、脉迟:寒证—阴2、指导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阳:表、实、热。阴:里、虚、寒。用于疾病的治疗(1)阴阳偏胜的治则治法实则泻之,损其有余。阳胜则热—实热:清热。阴胜则寒—实寒:祛寒。(2)阴阳偏衰的治则治法虚则补之,补其不足。阴虚则热—虚热:补阴(以抑阳),“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则寒—虚寒:补阳(以抑阴),“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中求阳:适用于阳虚。补阳为主,兼以补阴。阳中求阴:适用于阴虚。补阴为主,兼以补阳。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性)分阴阳 温、热:阳 凉、寒:阴五味分阴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升降浮沉分阴阳 升、浮:阳 沉、降:阴?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概念的形成和沿革五材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五种元素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哲学思想五行学说运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运动,说明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为升发、柔和、条达、舒畅——肝主疏泄。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升腾——心阳温运血脉。土爰稼穑:引申为化育、承载——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金曰从革:引申为清肃、敛降——肺主肃降。水曰润下:引申为滋润、下行——肾主水。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归类取象比类法——类比法推演络绎法——类推法五行属性表自然界 五 行人 体五 五 五 五 五 五 季 音 味 色 化 气 方 节 五 五 五 形 五 五 变脏 腑 官 体 志 声 动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木火土金水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咳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物理—刚体的动轴转动.ppt
- 大学物理 第18章 原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简介.ppt
- 大学英语大一第一节课突破英语考试资料.ppt
- 大学语文自考教案整理版.ppt
- 大众护肤品品牌互联网营销推广媒介策略方案.pptx
- 导购员职业素质训练-销售市场营销管理.ppt
- 道德讲堂(“仁爱”篇)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ppt
- 德国学者Christian Kaden《什么是音乐》的课件.ppt
- 迪普等级保护解决方案.pptx
- 地产中国风-03中式园林景观分析及房地产.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