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doc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邢台市第三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审核人: 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 A.????? B.???? C.??? D. 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土地兼并严重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6、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 ) A.封建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 7、《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B.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②自然经济“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 B. C. D. 10、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11、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反映出 (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12、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13、《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 B. C. D. 14、“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