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第五章 新闻评论结构与节奏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 一、结构是表达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三、新闻评论论证部分的结构 四、新闻评论的节奏 一、结构是表达效率的基本要求 结构的本质就是一种关系——它反映的是文章中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等)。 结构的要求: 第一点在于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点在于使接受者能够清楚地看到这种关系。 这种“关系”(即结构),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结果的外在显示,因此它对于读者来说,就是理解全篇的“指示图谱”。 结构是表达效率的体现 结构作为文章内部的一种秩序,其本身就是表达效率的体现。 一篇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按照什么原则排列先后,没有明示的秩序,在读者看来,则可能是杂乱无章。 “看不下去”和“留不下印象”,都是传播效率的失败。 新闻评论不应追求“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的是文章要追求变化的丰富性。这其实是把文章的结构也当作欣赏的对象了。 新闻评论不应该追求这种价值。实际上,过于复杂、过多变化的结构,本身就是大众接受的一个高门槛,是有碍于传播效率的,因为人们可能在复杂多变的结构中迷失。 创造理解作者认识的最简洁的“图示” 结构是表现性的,也是认识性的,它是通过表现来反映认识的。 但是,对于认识来说,它表现的不是评论的作者偶然的认识过程,不是对这个过程的自然摹写,而是创造一个有利于读者理解作者认识的最简洁的“图示”。结构的效率性就表现在这里。 我们一般所说新闻评论的结构,实际上是指它的“表现结构”,也就是落实到纸面上的结构,而不是思考的结构。 表达的结构要体现效率性 思考的结构是个人化的、具有偶然性的; 表达的结构则要体现普遍性、规律性,特别是效率性。 不管你费了多大的劲,绕了多大的弯才得到结论,你都不能让读者再一次费你那么大的劲、绕你那么大的弯才得到结论,那样就是无效率的了。 你必须在得出结论之后再想一想:最有效的思考路径是什么,最能让人明白的思考路径是什么,并把这个路径表现出来。 这个路径,就是与思考的结构不同的表现的结构。 二、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结构反映开头、结尾与中间论述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内层”结构反映论证部分的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 把开头和结尾放在一起来讲,因为它们给读者最初和最后的印象,两者有着大致相似的规律。 (一)新闻评论的开头 新闻评论的开头的确是一个值得讲究的地方,因为开头是一个优势位置,既承担着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责任,也影响着全篇的节奏。 在认识上,从前提开始,这是认识的基本规律;在表达上,从结论开始,这是新闻评论写作和阅读的有效率的结构。 当然,这也不能成为新闻评论开头的硬性框框。新闻评论要根据读者的经验与接受规律在评论的各种要素中统筹安排。 评论开头的类型 一类是叙事,包括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与作为由头的新闻事实、归纳出的问题、要批驳的观点; 另一类是判断,包括结论、部分结论、阶段性的判断。 处理开头叙事的方法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本身,不可能像在消息中那样吸引人,因为它们往往是读者已经看过的事实。 另一方面,如果叙事过长,势必要把作者的观点压得太后,这个环节就可能会失去读者。 这就需要尽快地由叙事这种客观性信息转人主观性信息:论点、判断。 处理叙事的方法: 一是在开头简单概括,然后在文中详述; 二是只述及事实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在后面叙述。 (二)新闻评论的结尾 新闻评论作为一个传播说服性信息的文本,结尾的重要性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因为它处于整个阅读过程的最后——是作者影响读者最后的机会,决定读者最终可能保留的印象。 如何结尾的一般要求 结尾如何的问题,既涉及论证材料如何(与开头之间)权衡、分配布置的问题,也涉及文字表达的方式如何分配布置的问题。 一般来看,结尾应在不重复已经陈述的信息的基础上,给读者提供一个总体的感觉,一个不偏离论点的自然的深化与提高的感觉,而不是个别的、枝节化的感觉,否则读者最后留在记忆中的,可能就是“枝节”了。 总之,结尾应该在有利于人们记住论点的有力表达之中果断结束,“画蛇添足”反而会削弱评论的传播效果。 论点出现的位置要平衡考虑 论点往往并不仅仅或直接体现于标题或文中具体的一句话,而可能是通过开头、中间、结尾多句话来共同体现: 体现论点的话出现在开头,是为了开门见山,一下子吸引住受众; 出现在结尾,是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出现在中间,可能是因为作者通过层层推论,在推理的高潮中一下子说破论点。 是不是能够一下子就能在标题或评论的开头揭破论点,也要看问题与推理的复杂程度,特别是要看受众可能的接受程度。一个需要层层分析才可能使人接受的论点,一下子在开头或标题中打出来,就可能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