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庭教育史之家庭教育——第三讲宣讲培训.ppt

古代家庭教育史之家庭教育——第三讲宣讲培训.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家庭教育史之家庭教育——第三讲宣讲培训.ppt

古代家庭教育;家庭;一、家庭教育的作用;二、家庭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1.以品学为目的;因此,读书是为了明理,为了品学兼优,学高是为了品高。 明什么理?明封建伦理纲常和社会生活的道路作什么样的好人:做一个明伦理、懂孝悌、知廉耻、守法度的“贤子孙”。 品学兼优,是中国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教育目的。 所以,教育子弟学会做人,作好人,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家庭教育子弟的基本目的,也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主流。;2.以功名为目的;3.以谋生传家为目的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思想道德教育; 2.道德伦常教育(“三纲五常”) 表现的两个方面:敬重长辈、友爱兄弟 敬重长辈体现为“孝”的教育。首先是其自小懂得顺从父母长辈,其次是让儿童自小事奉父母。 友爱兄弟体现为“悌”的教育。要求兄弟之间幼小的要敬重年长的,兄弟和睦,做到互爱、礼让、团结。(孔融让梨)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志向问题解决了,它将成为一种动力,鼓舞人为之奋斗,必将有所成就。因此,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就强调立志教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 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4.为人处世的教育;5.俭朴耐劳教育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养成俭朴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习俭朴和爱劳动是人的美德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并希望通过俭朴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培养儿童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立的能力。 幼儿的劳动教育有助于使他们懂得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劳动,形成儿童的劳动观念。; 6.自立自强教育 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从小懂得自立自强也是一个优良传统。往往是那些长辈建有功业,颇有家产的人家,更注重教育子弟不依赖家庭,要凭借自己的努力立身处世。 “闻鸡起舞”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小故事——奔跑);二、文化知识教育 P33;三、生活能力教育 ;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 3.顺应自然,量资循序 中国传统幼儿教育存在着成人意志过多???预的缺陷。但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幼儿教育也一样。那就是顺应儿童身心和个性的自然发展。 孟子揠苗助长的故事 《庄子》中养鸟的故事 顺应自然,首先是要注意儿童的接受能力。 王守仁 其次是要注意儿童的天性 王守仁 最后是要注意儿童的个性差异 学龄前儿童分年级教育规划P26; 4.培养兴趣 孔子、王守仁的观点 要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首先是教育内容必须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诗歌、故事、舞蹈、游戏、休息,合理安排,穿插其间。 其次是教育的形式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 5.慈严结合,均其所爱 爱是教的前提,只爱无教,不是爱的本质。爱与教的关系,古人认为: 首先,爱不是溺爱,溺爱的本质是只爱不教。 其次,爱意味着严教。 最后,对孩子的爱应是一视同仁的“均爱”。 ;6、因习而知,不使幽闭;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 其一,身为父母,须在孩子面前保持端正、庄重的形象,言行举止合符礼教。 其二,须言行一致。 其三,应注意做到不打骂孩子。 其四,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2.陶冶 用良好的人与事的影响为模范,陶冶人、塑造人。即通过家长的风范、家庭的风气、社会的风俗,潜移默化地熏陶人、影响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环境、风气、家风对人的陶冶作用。;3.重行 注重力行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行动是人们求学、修养的最终追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明画家董其昌) 重行,首先是通过行动形成品德、获取知识。 其次是通过行动磨练意志品质。 通过行,增长儿童的知识,以弥补书本、言传知识的不足;通过行,给儿童的身心以磨练,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所有这些仅靠书本教育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难以做到的。 ;4.有恒 所谓有恒,是指教育作用的一致性和恒常性。要求父母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对任何一个子女,都要坚持同一的教育标准,不能时而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而又放弃这样的要求;父亲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