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培训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天而思之培训资料.ppt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天意高难问,人事自可追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说课 流程 说学情 说教材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1.学生已学习《论语》选读、《孟子》选读和荀子的《劝学》。 2.学生已积累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 因而,解读本文就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荀子思想及其文章的独特性和价值上。要注重引导,更要以智激智。 一、说学情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1. 人教版选修教材;《荀子》选读;《荀子·天论》。 2.荀子及其思想的深远影响。 3.本文主要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议论文写作,有助于学生对天人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观念。 2.理解文章论证的逻辑性。 3.探究荀子天人关系在当时和现世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荀子文章的艺术特质和思想魅力,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材 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研思为主线 “理——思——研”的教学模式 体现选修教材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对比引入,学生谈观感】 【设计意图】 借助图片的强烈对比,激起学生对图片内容的思考,强化人在“天”(自然)面前的作用,引出天和人的关系这一话题,为理解荀子天人关系的观点做铺垫。 四、说教学过程 (二)一读文本理思路 问题:“大天而思之”“从天而颂之”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这样? “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抓关键句,如: 第一段:“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治乱非地也” 第二段:“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第三段:“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第四段: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第五段:可怪也,而不可畏也。 第六段: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第七段: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整体把握文意。 四、说教学过程 (三)二读文本思内涵 【补充解读】 孔子和孟子深信天命论, 墨子 “得罪于天”,将“无所避逃”。 庄子 “齐物”,达到与天为一的境界。 国君 “祭告上天”,以“祈求国运”,称“天帝” 。 小结:思想界在天人关系上认识上的畏缩,现实中在天人关系实践上的错误,彰显出荀子思想的可贵之处。 【设计意图】 通过延伸拓展,深化学生对荀子天人关系观点内涵的理解。借助学生已有知识,从思想和历史角度深入解读文本价值,促进学生进行多维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 (四)三读文本研意义 1.对比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注释8,理解“制”的含义。 (PPT提供清华大学教授解释文段,供学生对比思考讨论) 2.启示:既要尊重遵循自然规律,又要敬畏自然,达到天生人成。 【设计意图】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用现代眼光去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培养科学精神”学习用现代眼光去审视荀子天人关系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名春翻译第八段: 推崇自然而寄希望于自然,哪里比得上畜养自然物产而合理地加以安排?听从自然而颂扬自然,哪里比得上培育造就自然物产而享用它?盼望好天时而消极地等待它,哪里比得上相应天时而使天时为我所用?依赖自然物产而赞美上天的恩赐,哪里不得上尽力施展人的才能来生产它?思慕自然物产而以之为神,哪里比得上管理好自然物产而不失去它们?寄希望于“生物”的天,哪里比得上“成物”的人?所以放弃了人的努力而寄希望于上天的恩赐,就违背了天下万物“天生人成”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劝学》与本文都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设计意图】 一突出文章在论证和修辞上的特点;二让学生温故知新,运用已有知识举一反三;三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荀子 大天思之 物畜制之 ? ! 天生人成 从天颂之 制天用之 【设计意图】板书抓住文本的关键词,突出重点,借助“?”“!”体现教学过程。“天生人成”的观点是从文章关键句“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中提炼出来,体现荀子天人关系的精华。板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