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VIP

高一新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新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新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执信中学 董俊 / 广州市第16中学 刘虹 一、单元教学目的: 第四单元是古代诗歌的学习,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古代诗歌。在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会从诗歌中体验情感,但还停留在粗线条大略感受上,必修三就要学会审美了。所以,这个单元所有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这个教学目的去组织。 二、单元教学重点及教学措施: 欣赏古代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操美,这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的教学的内容除了古代诗歌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包括诗歌的内容情感的理解、意象意境的品味、艺术手法的鉴赏和语言风格的分析四个方面。教学活动主要有朗读、吟诵、意境想象与描摹、分类制表和仿写对联诗歌等。 三、单元教学资料(主要诗歌的内容情感、意象、手法和语言风格): 山居秋暝 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明月、清泉、浣女、渔舟 情景交融:明月松间照……莲动下渔舟。 用典:王孙自可留。 清新含蓄 登高 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萧萧落木、滚滚长江等 对仗:八句全对 情景交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沉郁顿挫 石头城 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山、潮、旧时月 句句景语皆情语。 拟人:潮打空城寂寞回。 寄寓深远 锦瑟 是悼亡诗 (略) 起兴:锦瑟无端五十弦…… 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 意境朦胧 琵琶行 叙述了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 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声如裂帛。 对比:琵琶女年轻貌美和年长色衰。 侧面烘托: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 如泣如诉,凄楚动人 雨霖铃 送别之词 寒蝉、长亭、兰舟、杨柳岸、晓风、残月 融情于景:杨柳岸,晓风残月(心残而月残) 虚实结合 铺叙: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念……楚天阔。 婉约 念奴娇赤壁怀古 抒发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感情。 大江、故垒、江水、江月 烘托 虚实结合 借代:樯橹灰飞烟灭 豪迈洒脱 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怀古抒怀 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句句用典 豪放悲壮 《声声慢》李清照 表现作者孤独凄苦的心境 雁、黄花、梧桐、细雨 借景抒情 反问:独自怎生得黑? 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哀婉清丽 虞美人 亡国之思 小楼、明月、江水 对比:雕栏玉砌犹在…朱颜改, 比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借景抒情 凄楚忧愤 《书愤》 追求诗人早年抱负,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 倒装句:中原北望气如山。 用典:塞上长城空自许。 自况(用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激昂悲壮 扬州慢 黍离之悲 荠麦、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桥边芍药 对比: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乐景写哀:念桥边红药 借代:自胡马窥江…… 清空悲凉 四、单元教学安排:共12课时 总起1课时,介绍古代诗歌发展,格律知识,审美方法; 14课2课时,15课1课时,16课2课时,17课2课时,18课19课共3课时。 实践展示1课时,学生创作诗歌或对联交流活动。 五、重点课文教学设计(部分) 唐诗五首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 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学习《山居秋暝》,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背景知识了解:1、什么是近体诗;2、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3、近体诗的分类;4、王维与《山居秋暝》 三、听录音朗读课文(略)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节奏,划出本诗节奏。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六、品位鉴赏 1、思考: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可适度展开) 2、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 3、思考:如何理解“随意春芳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