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干? ·? 情境? ·? 特色 · 价值——2004年全国及各地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综述
文/孙双武
?????? 2004年夏季高考有11个省市自行组织命题,这样,北京、天津、湘鄂渝、江苏等省市文科综合卷纷纷“粉墨登场”,进一步打破了全国高考使用一张试卷的格局,可谓“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本文试就这些试题(不包括上海高考历史卷)作一综合简要分析,以求教于各位方家。一、题量、分值与考点分布统计表1全国及各地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量、分值比较表
试卷名称 题量 分值 选择题 材料题 问答题 综合题 总题量 选择题 材料题 问答题 综合题 总分值 全国卷 13题 1大题4小题 0 2小题 19题 52 32 0 20 104(300分制) 北京卷 12题 3小题 0 2大题4小题 19题 48 28 0 29 105(300分制) 天津卷 11题 0 1大题4小题 2大题3小题 18题 44 0 36 16 96(300分制) 江苏卷 14题 1大题4小题 1大题3小题 1大题5小题 26题 28 10 12 6 56(150分制) 湘鄂渝卷 12题 1大题4小题 1大题3小题 19题 48 32 0 20 100(300分制) 从分值来看:江苏卷的分值最大,相当于300分制的112分;天津卷的分值最小,仅96分;全国卷和北京卷均超过了100分,体现出历史学科微弱的“优势”;而湘鄂渝卷保住了自己的“本色(即100分)”。从试题的数量来看:题量最多的是江苏卷,达到26题,而其他的文综卷历史试题均不超过20道题,基本相当。表2全国及各地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考查的知识要点表
试卷名称 题号 考查知识 全国卷 12~15 中国古代和近代科技 16~19 文字资料和文物 20~23 中俄(苏)关系 24 书法篆刻艺术 37 经济全球化的构建及趋势增强。包括西方人了解世界范围变化和世界各地关系发展趋势 ,对 哥伦布航行到美洲历史影响的评价,20世纪初各国经济日益密切的表现和受益国,经济全球 化的两重性和认识 39 第(1)小题,“一五”计划内容和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第(2)小题,在东北重点建设的原因 北京卷 12~15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16~17 典籍的史料价值(经济重心南移和宋应星《天工开物》) 18~20 中共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 21~23 西欧与美国的关系及发展变化
北京卷 37 人权问题。包括“约法三章”,《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出现的政治、经济、思想 背景,编辑北京地区人权历史报告卡片 40 铁路与工业化。包括铁路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清反对修铁路反映的本质和对中国社 会的影响,保路运动兴起的原因和20世纪国人对铁路建设的态度转变 41 第(1)小题,苏俄在农业上的探索和教训 天津卷 13~14 少数民族与民族融合 15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 16~18 科学技术。包括墨经、中国20世纪60年代的尖端科技成就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19~20 民族工业的发展。包括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因,新中国对民族工业的措施 21~22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3~24 国际关系。包括巴黎和会和1992年的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变化 37 第(1)小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方式;第(2)小题,西方列强在自由和垄断阶段对 外扩 张的特征和原因;第(3)小题,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的政策和成就 39 中国古代不利于农业生态发展的方式及原因 40 “欧共体”成立的目标及影响,“欧共体”的组织机构 江苏卷 11~15 虎门销烟,《资政新篇》,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洋务运动,公车上书 16~20 袁世凯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者,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抗战后 美国对华政策 21~24 南京解放,第一批国营企业的诞生,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葛洲坝工程 41 “两个凡是”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3 洪秀全与《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毛泽东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湘鄂渝卷 12~15 珠江流域文明的发展。包括灵渠、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地、清朝“公行”、在 深圳和珠海设特区的原因 16~19 中国古代地主官制。包括秦郡县制、西汉刺史制、北宋设转运使和元朝设行省 湘鄂渝卷 20~23 中日关系。包括鉴真东渡日本、《马关条约》、1927年东方会议、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 化 37 战争与和平。包括格老秀斯战争观、国际盟约所反映的战争态度及原因、《联合国宪 章》有关安理会的规定、冷战后的国际形势特征及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