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抖动TIA知识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肢体抖动TIA知识介绍.ppt

脑电图记录可表现为短暂的慢活动,无癫痫样放电特征表现 CTA、MRA及全脑血管造影像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为主的狭窄或闭塞 头颅CT和MRI检查可以表现为分水岭性脑梗死或皮质下缺血 抗血小板治疗、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可使发作次数减少或停止 安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刘娟丽 安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刘娟丽 患者,尤XX,女,75岁,主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抖动1周于2016.5.5入院。 2型糖尿病20年余; 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最高达160/100mmHg,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血压控制可。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史10余年。 多发陈旧性腔梗”病史2年。 1周前晨起活动时出现右侧肢体抖动,无言语不清,无肢体无力,无肢体抽搐,无意识不清,无尿便失禁,卧床休息后持续约数十分钟自行缓解,伴有头昏、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气短、黑朦等不适,发病1周来上症每天早晨发作一次,性质及持续时间同前。 查体:体温:36.2℃ 脉搏:76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45/78mmHg(左)140/70mmHg(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HbA1c12.9%, 空腹血糖14.31mmol/L,TG 2.41mmol/L,肝功、肾功、电解质、心肌酶、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正常。。 血常规:WBC:10.87*10^9/L,中性粒细胞,6.99*10^9/L;粪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1+,葡萄糖3+。 胸片:主动脉粥样硬化。 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69次/分,房早发生581次,ST-T无偏移。 颈部血管彩超:颈动脉硬化伴左侧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减低。 心脏彩超:左房略大,主动脉瓣回声增强,左室收缩功能增强,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轻度反流。 头颅MRI:双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脑梗死;脑白质脱髓鞘变性;透明隔间腔形成。 头颈部MRA: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基底动脉腔狭窄;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管腔局限性变细,颅内动脉及其分支及双侧椎动脉动脉硬化。 脑电图示:大致正常,于左枕区偶见偶发的单个尖波。 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循环、扩容等治疗后直至2016.5.24患者未再发作。 2016.5.25 17:40右侧肢体无力,右上肢4级,右下肢2级,给予“依达拉奉、立普妥40mg强化降脂,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持续约30小时完全缓解。 例2 术前 术后 Yoon Y, Kim J S Neurology. 2013, 81(10): 931-932 男,78岁,发作性右手抖动30 天 例3 71岁,女性,左下肢抖动3月余 Jiang WJ Gao FDu BSrivastava T Wang YJ.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duc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Cerebrovasc Dis 2006;21:421–422Limb-shaking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LS-TIA 1962年Fisher首先报道并称之为肢体抖动综合症(limb shaking syndrome) 1985年,Baquis等首次报告了TIA发作的特殊形式LS-TIA 容易误诊为局灶性癫痫发作 概念 Baguis GD, Pessin MS, Scott RM. Limb shaking-a carotid TIA sroke,1985,16:444-448 短暂的、不自主的、粗大的、不规则的单侧或双侧肢体的颤动或抖动,单独累及上肢或上、下肢共同受累,而上肢受累最为常见,与Jackson癫痫相比,LS-TIA从不累及面部和躯干,也无强直性抽搐和强直阵挛性抽搐。 有研究结果表明,本病大多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少数为大脑中或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 S Persoon,LJ Kappelle,CJM Klijn. 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s in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a case-control study. Brain, 2010, 133(Pt 3):915-22 发病机制 低灌注理论:目前公认的重要理论,由于颈动脉系统严重狭窄或闭塞,脑血管舒缩储备能力下降,在长时间站立、体位改变、过度降低血压等情况下,血管不能相应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