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08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
第六节 海洋硫循环 一、硫循环的基本过程 硫循环是在全球规模上进行的,有一个长期的沉积阶段和一个短期的气体型阶段 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沉积物,沉积物的硫酸盐主要通过自然侵蚀和风化或生物的分解以盐溶液形式进入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化石燃料、火山爆发释放气态硫,经酸雨沉降。 吸收(SO42-)与分解形式(SO42-、H2S)。 海底有氧-缺氧沉积层中,形成FeS2和CaSO4沉积。 二、海洋二甲基硫的产生过程及其与气候关系 (一)海水中DMS的产生过程及分布 (二)海水中DMS的传递 (三)DMS与气候的关系 浮游植物——云层气候反馈(DMS―气候链) 1000000000000 * (三)缺氧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分解 发酵作用(fermentation) 硝酸盐还原和脱氮作用(nitrate reduction and dinitrification) Mn和Fe还原作用(manganese and iron reduction) 硫酸盐还原作用(sulfate reduction)甲烷的产生(methanogenesis) 四、有机物在海底的埋藏 在稳定状态下,沉积=再生+埋藏(腐殖质 ) 不明有机物的形成机制: ①生物大分子碎屑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如低分子量单糖、氨基酸或分子量更高的肽)通过非生物过程的化学反应形成难分解的、生物无法利用的复杂缩合物。 ②生物体产生抗水解、生物难利用的高分子物质,由于生物对沉积物有机库中不同组分的选择性利用,使得这些难分解的剩余大分子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 ③活性有机物可能通过与无机或有机基质的相互作用(或受之保护)而难以被生物降解。 有机物被埋藏的百分比与沉积速率有关 第三节 全球碳循环的汇、源与海洋生物泵的作用 一、全球碳循环的汇与源 全球碳循环包括: ①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②大气和海洋之间的CO2交换; ③碳酸盐的沉积作用。 ①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导致大气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因素,而人为造成的植被破坏也对全球碳循环产生影响; ②海洋是吸收CO2主要的汇,对CO2的净吸收量接近因化石燃烧和植被破坏增加的大气CO2量的30%; ③从维持全球碳循环平衡的角度看,人类活动释放的CO2中约有1/4是科学上尚未研究清楚的汇,此即所谓失汇(missing sink)现象。 二、海洋生物泵对大气碳的净吸收作用 (一)海洋生物泵 碳向海底的转移(沉降)途径: ⑴ 尸体、粪团、蜕皮(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⑵ DOM ⑶ 碳酸盐泵(carbonate pump) ⑷ 浮游动物垂直移动 海洋生物泵:由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表层向深层的转移。 (二)海洋碳循环中的汇、源格局 不同海区碳的汇、源分布是很不均匀; 赤道太平洋是最大的连续CO2源区,其原因是这里有大量从底部富CO2水上升以及低的生物活性所致; 北大西洋却是吸收CO2的强烈区域,这里由于存在丰富的营养盐供应; 沿岸和上升流区主要通过浮游动物粪团将碳快速输送到海底;寡营养的大洋亚热带环流及赤道太平洋,主要通过微型生物食物网中细菌二次生产和原生动物的摄食“打包”作用实现碳的向下传输。 三、关于提高海洋生物泵效率和缓解温室效应的讨论 提高海洋的新生产力,尤其是南大洋 效率如何还有争议(生物过程与物理过程的重要性) 可能对海底环境和底栖群落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开发“可燃冰” 第四节 海洋氮循环 一、海洋中氮的存在形态与分布 (一)氮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 DIN:NH4+、NO3-、NO2-和N2 DON:氨基酸、尿素和肽类 (二)不同氮形态在海洋中的含量与分布特征 二、海洋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一)氮的生物利用 NH4+―浮游植物(有机N)―浮游动物(有机N)―NH4+ 的直接循环 蓝细菌的固氮作用 生产者(或兼性消费者)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含N有机物(如一些氨基酸和脲) (二)氮的再生作用 水层中绝大部分氮再生是由微型生物完成的。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包括大的浮游动物(特别是胶质浮游动物)可能对氮的再生起重要作用。很多情况下细菌可能不是NH4+的最有效再生者,这与被细菌利用的有机物的C/N比值有关。 (三)海洋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氮的补充 ⑴ 陆源 ⑵ 大气补充:闪电和宇宙射线辐射、工业生产 ⑶ 固氮作用 氮的损失 ⑴ 主要途径是人类收获海洋生物产品、海鸟摄食与排粪 ⑵ 有些碎屑下沉到底部而损失 三、固氮作用 生物固氮在海洋氮循环中弥补(或部分弥补)因脱氮作用造成的氮损失; 生物固氮是海洋新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全球CO2循环与气候变化。 (一)固氮生物对环境要素的敏感性 氮的生物固定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