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第二课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亭送别教案(第二课时)

《长亭送别》教案(第二课时) 佛山三中 语文科 张穗 教学目的:1 体会课文这一折中表现出来的莺莺的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 2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这一折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赏析本文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4 透过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1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这一折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 赏析本文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①人物性格 ②主题思想 二 引入新课 由《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的场面引入到对《西厢记》的艺术评价。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朱权《太和正音谱》 三 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 找找曲词中描写秋景组合意象最好的三支曲子。 明确:[端正好]是长亭路上的一幅“斜晖霜林图”。前四句,一句一景,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深秋时节的景物,衬托了莺莺为离别所苦的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经霜的枫林象是被她的离情所感动而变红。一个“染”字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的离愁,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脱布衫]是筵席之中的一幅“黄叶衰草图”。秋风飒飒,黄叶纷飞,寒烟凄迷,野草零落。以哀景衬哀情,悲上加悲,无怪莺莺觉得“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一煞]、[收尾]描绘的是分手之时的“古道烟霭图”。莺莺带着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眷恋怅然痴立。夕阳古道,欲语无人。这时传来了马的叫声却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无声”、“有声”两相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人物的悲哀。化情入景,情景交融。 拓展练习:(略) 四 分析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1 化用 作品中融入了大量古代诗词的语句和典故。其特有的语意、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 练习:①“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D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 ② 从课文中还可以找出那些化用和典故? 明确:①[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②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语出苏轼《满庭芳》 ③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语出宋代《鹧鸪天》“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④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化用王嘉《拾遗记》典故; “比司马青衫更湿”化用白居易的《琵琶行》; “伯劳东去燕西飞”化用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 “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近衷情近》“未饮如先醉”。 ⑤[二煞]“一春鱼雁无消息”语出秦观《鹧鸪天》 修辞 课文运用了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分别找出这些修辞,并指出例句。 明确:课文所用的修辞包括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叠音。 口语 作品大量运用了民间口语,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词和俗语,而且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成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叨叨令]和[滚绣球]。 五 拓展练习 1 试以《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一比较分析。 明确: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 2 [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霞”四种意象。试从唐诗宋词中找出运用这些意象写“愁”的一句 青山: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 》) 古道: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赵企《感皇恩 · 别情》) 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 山抹微云》) 烟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 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