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人对父母的尊称;现在荧屏上每天都在播放古装电视剧(或电影),不管哪朝哪代,剧中人物对父母的称呼一律都是爹、娘。其实这很不严谨,编剧没有下功夫去了解历史常识,以至于误导了观众。;即父母可称为考妣,但今仅存留墓碑之上,平常称呼已不使用。
明 方孝孺 《题桐庐二孙先生墓文后》:“或慟( tòng )哭荒江断垄间,如失考妣。”因此,后考妣多指死去的父母,即亡父亡母。
;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wéi )”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父亲已经去世 称:先父 、先严、先考
母亲已经去世 称:先母、先妣、先慈
; 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等。
(1)“爷”,或“耶”。我们比较熟悉的《乐府诗集·木兰辞》,其中有:“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爷”为古代口语中对父亲最常用、最流行的称谓。这一称呼影响至今,如“爷儿俩”、“老爷子”。 “爸”。“爸”并不是外来词,而是汉语固有词汇。三国时期成书的《广雅》:“爸,父也。”
(2)称“阿爹”、“爹”。北宋书籍《广韵·哿( gě)韵》:“爹,北方人呼父。”可见,“爹”的称呼有很强的地域性。
(3)称“翁”。《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要煮刘邦之父,刘邦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称“哥”。这个称呼在我们看来比较奇怪,但确实存在。比如《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唯有太平…… ’”。四哥,即玄宗之父睿宗。也有父亲和儿子交谈时自己称呼自己的。清代梁章钜《称谓录》云:“淳化帖有唐太宗与高宗书,称哥哥敕。父对子自称哥哥,盖唐代家法如是。”这一称呼或是用来表示亲切。
(5)古代方言土语对父亲的称谓有“老子”、“叔”或“伯”、“大”或“大大”等等。
; 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1)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 : 继母、 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2)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
;对母亲的口头称呼有:
(1)称“娘”。《木兰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娘”的称谓在口语中应用也十分普遍,与“爷”相对。
(2)称“妈”。《广雅·释亲》:“妈,母也。”
(3)称“姥”。《乐府诗集·琅娜王歌辞》:“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4)称“婆”。《乐府诗集·折杨柳歌》:“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5)称“媪( ǎo)”。《 广雅·释亲》:“媪,母也。”
(6)称“妪(yù)”。《说文·女部》:“妪,母也。” (7)古代各地方言土语对母亲的称谓还有“妮”、“姐”、“媓”、“媞”等等。
; 现代对父母的称呼
从“妈”到“妈妈”、“爸”到“爸爸” 古代还是经历了一个发展历程:
爸:爸,父也。——《广雅·释亲》。王念孙曰:“爸者,父亲之转。”
妈:妈,母也。——《广雅·释亲》
“妈妈”在宋朝时指鸨{bǎo }母
相烦姐姐请出妈妈来,小闲自有话说。——《水浒传》
“妈妈”在清朝转为对年长妇人的称呼
如:既是如此,妈妈引路。——清·俞樾《七侠五义》
“爸爸”、“妈妈”大概是新文化运动之后,文言文与英文相结合 ,所形成的称呼。
;小结;Thank yo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