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及字体编排15.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发展及字体编排15

汉字发展及字体编排 目录 一、汉字起源及发展演变 (一) 汉字的起源 仓颉造字 (二)汉字的发展演变 1. 古代 1)传统字体 2)新型字体 1)传统字体 2)新型字体 (二)汉字的发展演变 2.近现代字体设计 1)装饰字体 2)印刷字体 1)装饰字体 2)印刷字体 二、字体编排 (一)字体设计 1.原则 1)字体可读性和辨识度 文字主要功能是通过视觉方式向受众传达信息,故设计中忌繁杂乱,做到易读易记,识别性强。 2)字体表情要体现文字内容 字体设计必须从文字内容而定,使之生动确切体现文字的精神含义,并且字体设计还要服从作品风格特征。 3)视觉上给人以美感 文字作为画面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递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有良好的美感。设计良好的字型和组合巧妙的文字能给人留下美好印象,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 2.表现形式 1)笔画共用 不同物形互借互生,相互共用,互相融合。合理和不合理因素共存,新异奇特,妙趣横生。 2)立体空间 将平面化的文字加入三维立体的表现手法,在二维空间中创造立体结构,给人三维纵深感,增加表现力。 3)图文同构 文字与图形相结合,利用文字的基本笔画,通过添加、结合、变形、取舍等多种手法进行组合。强调文字的装饰美感和象征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4)正负相称 利用图底反转互生互存的心理规律,使主体和背景相互融合成一个共同体,使整个画面具有包容性和双重性,整个画面在简洁构图上给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兼容并蓄。 5)笔形归纳 在一组字的设计中,为达到字体风格统一,着重表现字体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往往对笔画、字形等的统一造型来完成。重点在于选择的造型要素要与字体表达的内涵一致,同时添加的形象要具有丰富的画面效果。 6)连笔串接 笔画与笔画的有机连接。根据字体笔画的位置、形态、走向等特点,打破原有文字结构,使笔画巧妙的连接在一起,自然合理,线条流畅。 7)交错重叠 字与字之间紧缩字距、行距后、自然形成交错重叠,使文字具有层次感。但要注意不影响信息传达。既可以是笔画和笔画的重叠,也可以是部首和部首,字和字。 8)残缺省略 任何一个字都有关 键部分,该部分是人们头脑中的记忆重点,故在笔画减省时,要抓住每个字体的主要形态特征,减去可有可无的笔画,但不超过辨认的绝对阈值,尽量使之条理化。 9)对称镜像 利用字体的本身特点做对称和镜像处理,可强化字的传达效果。对称结构的字体,设计时要让其特征更突出,非对称结构字体,则要大胆归纳和提炼,找其相同之处。 10)折带字体 将带装的纸或者布等曲折成字。该字体的横竖线容易表现,斜线表现方式多样,能加强折带的特殊效果。通过字体弯曲折叠,呈现出表里的曲折变化,带来柔软和刚硬感。 (二)文字编排 1.目的及作用 1)传递信息,使阅读更为顺畅 2)增加艺术美感,版面视觉贴切愉悦 2.字体编排内容 1)字体和整体风格 字体编排的首要任务是版面文字的视觉化处理,即在一定版面内,把文字图片或插图等设计元素进行适当的分割,使之易看易懂,唤起读者兴趣,在编排与构成中出创造一个恰当的空间。 2)字体大小与字体风格搭配 文本设计要有主次之分,设计时运用不同字号和不同字体表现,但同一版面中,以两三种字体为宜。同一字中,笔画加粗或变细也会产生丰富的视觉效(粗壮字体让人有厚感,视觉冲击力强;纤细字体让人觉得雅致,比较耐看) 3)字距和行距 字距和行距过窄会让上下文互相扰,影响流畅阅读;但过宽则会使编排显得松散单薄字距的确定由字体结构来决定,不同字体对字符占用的空间不一样(如:黑体和宋体对四边空间利用率高,字符满,所以所需字距空间较大,才能舒适) 3.字体编排注意事项 1) 字体大小字号是否合适 2) 各部分比例是否恰到好处 3) 各层文字是否清晰准确,版面各元素之间距离是否得体 4) 版面中应对齐部分是否对齐 5)字距行距是否合适 6)是否有需要进行视觉修正的部分 Page ? * 一、汉字起源及发展演变 二、字体编排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欧阳询) 草书(张旭) 行书(王羲之) 仿宋体 宋体 新魏体 图形符号 宋体 黑体 仿宋体 长美黑体 姚体 摘自《字体设计》,郑朝,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10,26页 摘自《字体设计》,郑朝,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10,26页 摘自《字体设计》,郑朝,东华大学出版社,200

文档评论(0)

bzhuangrduh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