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第二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习目标 掌握母亲河--黄河的贡献 掌握黄河存在的忧患和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了解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以及所流经的地形区 黄河的源地及去向。 青海巴颜喀拉山、山东渤海,全长5500公里。 黄河流经的省区。 青海清、四川拐、甘肃黄、宁夏富、内蒙亮、山西陕西响、河南慌、山东断,成巨大的“几”字形。 黄河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上中游的分界线为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为桃花峪 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灌溉作用 水利发电 黄河上游分布着大面积草场,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今这里有何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分析,然后回答上游草地的变化并分析主要原因。 上游——荒漠化 病 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等 治理措施: 1、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2、合理放牧 中游——水土流失 病 因: 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大;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 治理措施: 1、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2、修筑梯田、承包治理,从而保持水土。 3、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使治沙与防洪并举。 原因: (1)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泥沙含量大;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黄河流入华北平原后,流速变缓,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下游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容易决口。 对策: 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泄洪工程;治理黄土高原的水 土流失;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 下游——地上河 病 因: 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夏季多暴雨等 治理措施: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浚河道。 根治黄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黄河各河段的灾害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 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治理黄河,心动+行动 用公益广告的形式来表达你最想说的话 黄河清,天下平 保护黄河,刻不容缓 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练习 1、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青海巴颜喀拉山, 海是指渤海。 2、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反映出黄河初春季节的凌汛现象,主要分布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的部分河段。 谢谢! Thank you! * * 黄河 巴颜喀拉山 渤海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一、黄河概况 青 海 四 川 内 蒙 古 山西 陕西 河南 山东 渤海 巴颜喀拉山 甘 肃 宁夏 黄河流经的省区 黄河水系图 湟水 洮河 汾河 渭河 河口 桃花峪 上 游 游 中 游 下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内 蒙 古 高 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 .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河 段 源头——河口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分段范围 河口—桃花峪 桃花峪—出海口 利用和环境问题 多峡谷、河道窄,利于建发电站;进行灌溉,宁夏平原 流经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泥沙含量大 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二、黄河的利用与治理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了灌溉的水源,塑造了肥沃平原 3.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4.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一)黄河的利用 (二)黄河的忧患与治理措施 黄河的贡献——“江南”风光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塞外江南——河套平原 水 利 枢 纽 —— 三门峡水利枢纽 —— 小浪底水利枢纽 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而且夏季多暴雨,又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毁林毁草造成地表光秃裸露。 险 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1.下游水患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土质疏松 暴 雨 植被破坏 } 水土流失 → 地势低平 流速减慢 泥沙淤积河床 → 地上河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图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3年2次,下游改道26次,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凄惨景象。例如193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千米,364万人流离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课件.ppt
-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4.3相似三角形》课件.ppt
- 初中健康教育七年级《第十六课如何预防溺水事故》课件.ppt
- 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Iwastryingtopickitupwhenitbitemeagain.》课件.ppt
-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2我们的学校》课件.ppt
- 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SectionA1a—2d》课件.pptx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3胡杨赞》课件.pptx
-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1Icanlookaftermyself,althoughitwon’tbeeasyforme.》课件.ppt
-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课件.ppt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