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课件.ppt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重庆市 第十一中学校 杨万华 一、五胡内迁: 匈奴 鲜卑 鲜卑 羌 氐 羯 三鹿纹金牌 嘎仙洞遗址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大兴安岭一处高百米的峭壁上。这一带即是拓跋鲜卑的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 金牌上的三鹿均回首张望,是拓跋鲜卑的典型饰物。 五胡内迁中影响最大的鲜卑的拓跋部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次年,称帝,为道武帝。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鲜卑族的北魏统一北方 二、孝文帝改革: 1、原因: 材料一: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材料二: 鲜卑族统一北方后,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非常残暴,租税众多,徭役繁重。收租时强迫农民借贷,“旬日之间,增赢十倍”。 请根据材料回答: 北魏的统治面临哪些危机? 材料三:农民暴动几乎年年发生,有时一年数起。对此北魏政权加大镇压力度,反而激起了更大更多的起义,甚至奴隶、僧侣也加入斗争。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北魏的统治面临危机。 2、改革的目的:? 维护北魏的统治。 3、内容: ①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新的制度:即三长制、均田制和俸禄制。 ②迁都洛阳。 ③大力推行汉族风俗文化的政策。 到结果 三长制规定: 重建乡官系统,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发租调力役。三长制代替了魏初的宗主督护制。 问题: 2、三长制对北魏政权有什么影响?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1、三长是哪三长? 邻长、里长和党长 均田制规定: 1、男子年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受田二十亩。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死还田。 2、男子每人受桑田二十亩,作为世业,终生不还。 3、奴婢受田与良人相同。耕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4、地广人稀之处,任力耕垦,不受限制。 问题: 2、均田制会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影响?对北魏统治有什么影响? 1、为什么奴婢和耕牛都有受田? 地广人稀 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北魏政府:增加税收,发展经济,获得民心,巩固统治。 吏治改革: 文帝改革前:各级官吏都没有固定的俸禄,由官吏自筹。地方守宰不论好坏,任期一律六年,期满代换;在任职期间,国家只问他们能否上缴租税,其余不管。各地武将也是自筹俸禄。 问题: 自筹俸禄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吏治败坏,敲诈勒索,克扣军饷,军民苦不堪言。 回内 孝文帝迁都路线图 议一议: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路线图 议一议: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 1、平城地区农业不发达,不能解决吃饭问题。 2、洛阳是汉族的文化中心,南迁有利于更好吸收汉族文化,加快鲜卑族的封建化过程,摆脱鲜卑贵族的保守思想。 3、平城地处北边边缘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南方的统治。 议一议:对孝文帝的迁都策略怎么看? 回内容 ③大力推行汉族风俗文化的政策。 具体内容有哪些? 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通婚。完善学校教育制度,让鲜卑贵族子弟系统学习汉族文化。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拔拔 长孙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贺楼 楼 勿忸于 于 纥奚 嵆 尉迟 尉 独孤 刘 改汉姓 1 2 3 4 穿汉服 说汉话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大意: 孝文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孝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回内容 4、结果:? 5、意义(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③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 成功 材料: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大意: 自从晋(东晋)、(南朝)宋以来,繁华的洛阳变成了一片荒土,都以为长江以北,全是夷狄(少数民族)。昨天到洛阳,才知道有很多身着汉族服装的士族,在中原地区;那里礼仪兴盛,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难以言传。北方的少数民族,不可轻视。 回影响 * * *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