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精心整理,非常全面)
前? 言
俗话说:“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这就道出了各个民族各个地方都有独树一帜的民俗性。民族风俗是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精神生活的混合物。
景颇族是云南省德宏州的世居民族之一,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和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经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景颇族人民由于经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与熏陶,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许许多多生产生活的习俗、礼仪、禁忌等,体现了景颇族人民的文化心态和心理特质。不少古老的习俗、礼仪遗留有其顽强的传承性,相沿成习的观念也被继承至今。在维护公德、维护公共利益和丰富、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认为,要想认识和了解一个民族,最直接、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认识、了解该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习俗。可以这么说: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就是该民族的历史产物和主要特征。景颇族的“狩猎文化”就是景颇族生产生活和文化心理的一个缩影。这个狩猎文化的形成比别的习俗要艰难得多,它不仅仅是为了猎获而狩猎,而在当时的环境中,主要是为了生存和继续繁衍,逼得人们与自然界搏斗的结果。这与现在的保护野生动物是两码事,当时如果不与野生动物拼死搏斗的话,人类就不会有继续生存的希望与可能。这正是景颇族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而努力的行为和特征。景颇族是一个性情豪爽,坚强勇敢的民族。与朋友礼尚往来,视仇敌如狼似虎。景颇男子喜欢逛山打猎,团结互助,注重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就构成了景颇族独特的性格。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景颇族原有的习俗与新的积极因素交融结合,从而促进了景颇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进步。在景颇族“狩猎文化”中体现的习俗、礼仪、禁忌里,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画卷。从中可以看到景颇族的物质生活场景与精神文化风貌。
为了让世人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了解景颇族的狩猎文化,潞西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州民语委研究员朵示拥汤,市史志办主任孔志恩,市委组织部???程办主任孙建敏,市政府办高级工彭邦怀和西山乡的唐绍兴先生等深入民间调查研究,我们重点采访了若干个景颇族狩猎文化继承人,参加了狩猎、围猎、下扣诱捕等有组织的各种猎趣活动,收获了野猪、麂子、穿山甲、果子狸、竹鼠、鸟雀等猎物,亲身体验了狩猎的艰辛与快乐,并从景颇山寨采撷了这一朵古色古香的民族奇葩,谨奉献给敬爱的您,以期共享。同时,也诚恳地希望得到您的指正。
第一章 狩猎者的乐园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所辖二市三县(潞西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总面积有11526平方公里,其东、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二县相邻,南、西、西北与缅甸联邦接壤。德宏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鲜花常年盛开,山野四季常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充足,霜日少,冬暖夏凉。这里富饶美丽,物产丰富,蔚蓝的天空,彩云朵朵,碧绿的山岭,森林密布,金色的田野,硕果累累。这里的高山和平坝,养育了肥沃的土地和各族人民,居住有傣、景颇、傈僳、阿昌、德昂等五种世居少数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全州总人口约12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50%。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德宏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文化,占有“边、情、绿、宝”等资源优势,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都为之陶醉和向往。
景颇族是德宏州的自治主体民族之一,总人口约有14万人,约占全州总人口数的12%。其中,潞西市景颇族人口有2、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8 %。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他们沿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恩梅开江等流域经历了漫长的南迁征程,逐渐定居于德宏一带地域。景颇族的先民属氐羌,在史籍中唐代称为“寻传”;元明称为“峨昌”;民国称为“山头族”。景颇族各支系自称为景颇(jinghpo)、载瓦(zaiwa)、龙硪(lvowo)、勒哧(lachi)、博拉(bila)等,1953年德宏建州时,统一定名为“景颇族”。景颇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处于贵族世袭领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废除了贵族世袭领主制,实行了“直接过渡”政策,如今,景颇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景颇族祖祖辈辈生息、繁衍在群山之中,与大山有着不解之缘。古朴神秘的山地丛林风光,构成了雄奇秀丽的山水画卷。在这种特定自然生态环境中生活的景颇族人民,把山川丛林等生态环境看做是养育自己族人的摇篮和崇拜对象。在深山中狩猎、采集、种植山地作物,曾经一直是景颇族的主要经济活动。大山养育了景颇人,景颇人对大山寄托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向往,蕴含着山地民族深切的眷恋与期盼,体现着无限的文明蕴味和理想之魂。
景颇族人将山地丛林当作母亲和依靠,靠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