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希腊数学的产生
* * 背景: 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古希腊人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起了一系列奴隶制国家,特别是在公元前5,6世纪希波战争以后,雅典取得了希腊社会的霸主地位,经济、生产力、文化迅速发展。 从公元前6世纪起,由于经济和政治的进步,希腊出现了欧洲文化的第一个高峰,希腊数学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就之一。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前期希腊数学 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6世纪 后期希腊数学 1、爱奥尼亚学派 2、毕达哥拉斯学派 希腊数学学派 以演绎证明为基本特征的数学,最早诞生于古希腊爱奥尼亚地区的海滨城市米利都 。 爱奥尼亚学派是古希腊历史上的第一个数学学派。是由享有“希腊科学之父”盛誉的泰勒斯创立的。这个学派重视逻辑推理,主张世界的物质性,不仅要知其然,而且必须回答其所以然,极力主张哲学与数学、天文学等科学不能从属于宗教。 泰勒斯的五个命题 1)圆被任意一直径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4)两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及其夹边对应相 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内接于半圆的角必为直角。(泰勒斯定理) 泰勒斯对数学学科发展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他发现了这些定理,更重要的是泰勒斯对它们提供了某种逻辑推理。 例如:证明“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证:如图所示 ∠ 1加∠2等于平角, ∠2加∠3也等于平角, 因为所有的平角都是相等的, 所以∠1等于∠3(等量减相等,余量相等) 将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引入了数学,奠定了演绎数学的基础 “第一位数学家” “论证几何学家鼻祖” 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利用相似直角三角形) 金字塔:底部是正方形,四个侧面都是相同的等腰三角形。要测的正方形的边长并不困难,但要直接测得金字塔的高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阳光下立一标杆,测出此杆与影子的长度分别为a,b,再测得金字塔底边长,塔顶P的影子Q与影子底边的中点M的距离,如图N为边BC的中点,PO则为所求的金字塔的高度,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计算海船到海岸的距离(利用全等三角形) 设A是海中的小岛,如果没有船只只可用,怎样水不湿鞋地获得A与岸的距离? 泰勒斯首先目测到岸上一点B,使得AB垂直BF,BD是直线BF上的一条线段,再测得BD中点C,在C点树一标杆,在DE上找一点E,使得在E点目测可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则线段DE之长即为岛岸的距离。 ∵对顶角相等∴∠ACB=∠DCE, 又∵ ∠ABC和∠EDC都是直角且C点又是BD的中点 ∴ ∠ABC=∠EDC,BC=DC ∴△ABC≌△DEC(两角夹一边的三角形全等定理) 客观地讲,就数学科学而言,以泰勒斯为首的爱奥尼亚学派并不出色,但他们在哲学特别是自然哲学方面的工作却是无与伦比的,他们在一切表面现象的千变万化之中,有一种始终不变的东西,这一原始物质的内蕴本质是守恒的,这种理性思维的观念,正式希腊科学精神的精髓之所在。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音乐理论家,出生于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青年时期,他曾经离开家乡,到世界各地游学,40岁左右,组织创立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哲学和数学的研究,他们的基本信条是“万物皆数”,这里所说的数是指有理数。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初步数学化思想促进了对自然数的分类研究,他们定义了许多概念: 完全数:一个数等于其(除本身以外的)全部因子之和 如:28(=1+2+4+7+14) 亏数:小于其(除本身以外的)全部因子之和 如:12(1+2+3+4+6) 盈数:大于其(除本身以外的)全部因子之和 如:10(1+2+5) 亲和数:若两个数中任一个数(除本身以外的)全部因子之和都等于另一个数。 如:220的因子之和为284,284的因子之和为220,所以220与284为亲和数(最小)。 1636年,法国数学家费马宣布发现另一对亲和数17296和18416. 1638年3月31日 ,“解析几何之父”——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也宣布找到了第三对亲和数9437506和9363584. 1747年,年仅39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向全世界宣布:他找到了30对亲和数的数表,后来又扩展到60对. 1886年,意大利一个16岁的男孩帕加尼尼发现一对较小的亲和数1184和1210. 1923年,数学家麦达其和叶维勒汇总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研究所得,发表了1095对亲和数,其中最大的数有25位。同年,另一个荷兰数学家里勒找到了一对有152位数的亲和数。 亲和数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售后服务体系、流程及售后保障措施.docx VIP
- 北师版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一课翻开新的一页开启新学期课.pptx VIP
- 注塑生产排程月计划(ASDJS)自动排程.xls VIP
- QCT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pdf VIP
- 《影视后期合成》教案全套项目1--11 初识After Effects--渲染输出.docx VIP
- SAP物料分类账操作详解(S4系统).doc VIP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五入法试商的除法》PPT课件.pptx VIP
- 云南硅pu篮球场施工方案.docx VIP
- 学生牛奶糕点配送项目供货保障措施方案.docx VIP
- 课件中国现代文学史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