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相色谱检测器汇
气相色谱检测器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检测器概述 ? 热导检测器 ?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 电子俘获检测器 ? 火焰光度检测器 ? 其它检测器 ? 多种检测器的组合 检测器概述 ?检测器发展历史 ?检测器分类 ?对检测器要求 ?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检测器概述 ?检测器发展历史 气相色谱检测器是把载气里被分离的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1952年,James 和Martin提出气液色谱法,同时也发明了第一个气相色谱检测器(为一接在填充柱出口的滴定装置),随后又发明了密度天平。 1954年,Ray 提出热导检测器。 1957年,Mcwillian和 Harley同时发明了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检测器概述 1960年,Lovelock 提出了电子俘获检测器 1966年,Brody发明了FPD 1974年,Klob 和Bischoff 提出了电加热NPD 1976年,美国推出光电离检测器。 八十年代以后,传统检测器进一步发展,同时又发展了其它新的检测器。 CLD、FTIR、MSD、AED 检测器概述 ? 检测器分类 根据样品是否被破坏 破坏性检测器:FID、NPD、FPD、MSD、AED 非破坏性检测器:TCD、PID、ECD、IRD 检测器概述 ? 对检测器的要求 一个理想的检测器能瞬间真实地反映柱后载气中组分的存在及量的变化 在无组分流出时,其响应信号是稳定而无波动的 极痕量组分进入检测器有响应 检测器概述 有时要求所有进入检测器的组分有响应,而有时希望仅对某类化合物响应 保持高效毛细管柱的分离效能 十分窄的谱带快速通过检测器时,峰形不失真 要求有好的定量关系 检测器概述 ? 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死体积小,响应迅速,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通用性检测器要求适用范围广;选择性检测器要求选择性好。 噪声和漂移的概念 噪声: 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基线波动,称基线噪声 漂移:基线随时间单方向的缓慢变化,称基线漂移。 检测器概述 灵敏度和检测限 从两个角度衡量检测器的敏感程度. 灵敏度: 是指通过检测器物质的量变化时,该物质响应值的变化率。 检测限:产生两倍噪音信号时,单位体积的载气在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 检测器概述 最小检测量 在实际工作中,检测器不可能单独使用,它总是与柱、气化室、记录器及连接管道等组成一个色谱体系。最小检测量指产生二倍噪声峰高时,色谱体系(即色谱仪)所需的进样量。对于浓度型检测器组成的色谱仪,最小检测量(单位:mg)为 检测器概述 检测器概述 柱后谱带展宽(?E2) 样品体积扩展 (?s2) 连接管线扩展(?T2) 牛顿流扩展(?CF2) 检测池体积扩展(?cm2) ?E2= ?s2+ ?T2+ ?CF2+ ?cm2 检测器概述 为减小柱外效应的影响 柱内径越小,要求柱外变宽体积越小 柱后至检测器的连接管应尽量短和内径小 检测器池体积尽可能小 检测器概述 时间常数 组分进入检测器至响应出63%的电信号所经过的时间,为该检测器的响应时间(?) 即为系统对输出信号的滞后时间。一般都小于0.5s。 检测器应使峰形失真小于1%。 下图为不同响应时间的峰形 检测器概述 检测器概述 相对响应因子、线性、线性范围 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定义为在检测器呈线性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比,或叫最大允许进样量(浓度)与最小检测量(浓度)之比。下图为某检测器对两种组分的R-Ci图。R为检测器响应值,Ci为进样浓度。对于组分A进样浓度在CA。至CA′之间为线性,线性范围为CA′/CA。对于组分B则在CB至CB′之间为线性,线性范围为CB′/CB。不同的组分的线性范围不同。 热导检测器 发展情况 工作原理 响应机理 热导池的结构和检测电路 介绍一下单丝流路调制式TCD 性能特征 检测条件的选择 注意事项 主要应用 热导检测器 ? 发展情况 气相色谱出现后,热导检测器开创了现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新时代。 其操作原理、响应机理和特征在60年代已发展成熟。 热导检测器的主要特点 近十年,发展了微型热导。 热导检测器 ? 工作原理 热导检测器是根据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的。 载气经参考热导池腔、进样器、色谱柱,从色谱池腔排出(如图所示)。 R2、R3为固定电阻,R1、R4为测量臂和参考臂热丝 热导检测器 通过调节合适的载气流速、桥电流及TCD温度至一定值后, TCD处于工作状态。 R1、R4处于被加热状态。只有载气流过测量臂和参考臂时,由于气体相同,从热丝向池臂传导的热量,热丝温度恒定,阻值不变,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39496-2020尾矿库安全规程.docx VIP
- 衡水体英文字母字帖.pdf VIP
- 聚酰亚胺 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材料.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重大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docx
- 迎春杯历年试题全集(上).pdf VIP
-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第7章 钢结构加固.ppt VIP
- PW5300_2.0数据手册下载.pdf VIP
-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课程-第8章 建筑结构的改造.ppt VIP
- 重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VIP
- 多因子选股系列研究之十八:成交量激增与骤降时刻的对称性与“一视同仁”因子构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