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精选
(二)脚手架方法 根据儿童的发展状况逐渐改变帮助的水平。 * (三)语言和思想 儿童不仅具有进行社会交往的外部语言而且还具有管理自身的内部语言。维果斯基认为内部语言最初与思维单独发展,最后融为一体。 外部语言过渡到内部语言出现在3-7岁,儿童的表现是自言自语—“边说边做”;最后“只做不说”。内部言语有助于儿童的发展得到了一些研究的证实 * 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 *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对自我中心言语功能的不同观点 * 三、维果斯基的学说对教育的启示 (一)运用最近发展区的理念 教学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的上限,教育应该适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发展的进程 (二)运用脚手架的方法 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或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励他克服困难 (三)让能力更强的伙伴当教师 * (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懂得学习和学习中团体的关系 (五)监控并鼓励学生使用个人语言(自言自语) (六)重视儿童发展的潜能开发而不是智商的提高 * 维果斯基 皮亚杰 社会文化环境 极力强调 不太注重 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 认知建构主义者 阶段 没有提出普遍的发展阶段 非常重视阶段 关键过程 最近发展区、语言、对话、文化工具 图式、同化、顺应、运算、守恒、分类、假设演绎推理 语言的作用 重要作用;语言在塑造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影响 最小;主要由认知引导语言 对教育的观点 教育起着核心作用,帮助儿童掌握文化工具 教育只是提炼儿童已经萌芽的认知能力 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是推动者和引导者,不是指挥者;为学生创造众多机会,让他们向教师和能力更强的同伴学习。 也将教师视为推动者和引导者,而非指挥者;支持儿童探索自身世界并发现知识。 * 从起源上看:低级心理机能是自然发展的结果,是种系发展的产物。 如,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等 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如,随意注意、概念思维、理论性想象、高级情感和预见性等 相对于个体来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 * * * * * * * * 引言: 怎样对6岁儿童和14岁儿童解释“圆”或“球”这些概念? 是使用文字、图片还是例子? 年幼儿童和年长儿童理解这些概念上存在哪些差异?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涉及儿童的思维特征及其转变,而这些转变,在教育心理学上就称为认知发展。 第三章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 * 第一节 皮亚杰的理论 一、皮亚杰关于认识过程的几个概念: 图式:存在于头脑中组织和理解信息的概念或构架。(车、太阳系) 运用和修改图式的途径:同化与顺应 同化:儿童将环境纳入到已有图式中(量变) 顺应:儿童调整自己以适应新信息(质变) 组织:将孤立的行为集合为高级、运转更加顺畅的认知系统。 平衡:发展与认知能力之间的矛盾与调和过程(发展的动力) * 二、皮亚杰的认知阶段 (一)感觉运动阶段(0-2) 首先, “主体、客体的区分”及“客体永久性”的建立。 其次,行为目的性的产生。 * (二)前运算阶段(2-7)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比感觉运动阶段更为符号化和象征化,但是不具备运算思维,表现为自我中心、泛灵论和中心化思维 所谓自我中心,不能区分自我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 泛灵论:没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命的特征。 中心化思维:只能考虑到问题的一个维度,而且不能逆转思维(1+2=3,3-1=2) * 自我中心 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 * 不可逆思维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1+2=3,3-1=2 *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 *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 * 现象学因果关系 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 * “问题”儿童开始出现 我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树会落叶? 为什么太阳会发光? 当每个人都是婴儿的时候,谁来当妈妈? * 前运算儿童的教育建议 1.让儿童进行分类训练 2.进行社会交往以缓解自我中心倾向 3.让儿童对事物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