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教授曾说过: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好像煮饺子,饺子熟后自然会浮起来。我们的孩子长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过重的压力,随着家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意识的增强,成绩与期望值之间引起的无能感,长期考试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填鸭式”的教学是学生产生对学习厌烦,无兴趣感。学习、精神负担的增强,孩子们在心理上出现了异常,具体表现为:感到疲倦、精神萎靡不振、害怕读书考试、怕老师家访、怕别人追上自己、考试紧张。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害怕口头作文、背诵,害怕发言出错以至不举手等。所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靠心理辅导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结合、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中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那么,学科教学中能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小学低段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低段语文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既然低段语文课程及其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那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二、课题的界定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创设有积极课堂气氛的教学环境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了解接纳的心理安全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知识,以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低段学生心理健康表现为天真、活泼、纯洁、好动、善问、求知欲强,乐于关心他人,大胆、勇敢、积极,有坚强的意志,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反之,过于老成、稳重,过早成熟,过于胆怯、不安、疯狂、偏激、抑郁,反应迟钝,不敢面对挑战,情绪不稳定,不敢与人交往,不会与同伴相处,不与父母交流,则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理论目标:构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框架。图附后(见末页) 2、实践目标: (1)发展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方面 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喜欢学习,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2)矫治性目标: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矫治、使其恢复心理健康。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能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教学为主,心理教育为辅的原则 2、积极情绪原则 3、体验成功原则 4、民主自治原则 5、合理负担原则 6、差异性原则 7、个别辅导的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我们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选择定位于: 1、研究渗透的原则 (1)适度性??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有度”。所谓 “ 适时”,就是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花在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只能利用3—5分钟时间),如果一节课40分钟的学科课有20分钟集中渗透,该叫心理健康教育课了。所谓“有度”,一是要注意渗透程度,二是要注意渗透梯度,即在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及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及渗透的循序渐进;三是注意渗透效度,即教师要经常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适时调整渗透的策略,把握渗透的最佳时机。 ?? (2)灵活性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渗透形式上看,有分散式与集中式,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