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儿童 相信奇迹《摇篮里的科学家》读后感.doc

欣赏儿童 相信奇迹《摇篮里的科学家》读后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欣赏儿童 相信奇迹《摇篮里的科学家》读后感

欣赏儿童 相信奇迹——《摇篮里的科学家》读后感 欣赏儿童相信奇迹 《摇篮里的科学家》读后感 215008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江苏苏州张新华 引子 当孩子拿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把玩时,跟考古学家或 者地质学家对一块石头的钻研状态是一样的.儿童如科学家 一 样的探索发现,看完《摇篮里的科学家》一书,使我重新认 识了婴幼儿,重新认识了婴幼儿的发展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惊 人的学习能力,并且要有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一切,相信这 一 真正的奇迹. 认识儿童 新生儿会不会思考?新生儿会不会推理?《摇篮里的科 学家》带给使我了有了很多新的观念:在儿童三岁之前,他们 已经了解了自己所看见的和他人所看见的有差异,婴幼儿会 天生自发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能力,这些都是经过实验研究 而证实的. 重新认识儿童,发现儿童,此书使我们清晰的认识了儿 童怎样了解人,儿童怎样认识事物,儿童怎样学习语 言,作者从生命的进化,生命的发展来诠释儿童的认知与学 习,从一个个具体实在,生动有趣的研究,带来一个对新生儿 有着全新的理解.只有真正的认识儿童,从而理解儿童.从 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拥有高等智慧的,在认知,社会情感, 语言等方面积极学习的生命. 《摇篮里的科学家》中展示的婴幼儿认知的发展,婴儿自 发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表情,手势和声音,一岁的婴儿基本上 对人有了新的理解,并似乎发现最初与他人的情绪性的联系, 能扩展为对外界的共同的态度等众多的实验研究成果,给我 们对0—3岁婴幼儿的认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现在市 场上出现很多的0—3岁儿童的潜能开发,0—3岁的全脑培 养,然而,一些提速的开发与培养势必会破坏生命本身的发展 的.书中所言进化的力量决定了生命体有动机驱使和认知 情绪,这就决定了人无限的学习潜力.这就是生命的力量,进 化的力量.进化为我们指引了教育的道路,而不是我们刻意 的去开发,我们应该从婴幼儿的生命发展的基础之上给予适 宜的教育. 欣赏儿童 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理解婴幼儿,去欣赏他们复杂的智 力.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已经拥有了解释世界的强有力的 程序.欣赏是一种行为,是父母的一种心态.理解了儿童,领 会了儿童的探索与学习的方式,我们要有一种欣赏的眼光去 看待儿童.正如书中序言中所写的去欣赏和领会儿童的学 习,欣赏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欣赏他们的心智发展,欣赏他 们的创造力. 在儿童这初我们应该欣赏我们的孩子,他们的观察,他们 的自我探究等.或者一个欣赏的态度,这里与周宏的《赏识教 育》中的赏识是不同的.欣赏的前提是领会儿童的学习,理解 儿童的一些行为,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取了解儿童.我想这本 书的目的也是在于让我们看了之后,妈妈们会无意识地用母 亲式的语言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种欣赏 的眼光看待儿童,深深的领会儿童的学习. 但是,现实中往往缺不是如此.网上有这个例子,例如, 你告诉他:不要往地上洒水,要不然地上就湿了.是这样 吗?那得试试看!于是他故意往地上洒水,然后在地上踩 一 踩,检查地上是不是湿了.他可能要反复实验很多次, 最后发现是同一结果,这时他才会真正把它定位为一个可靠 的知识.可是家长常常以为孩子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 无所事事的玩耍,把孩子探索创新得到的知识和经验看 成是自己反复说教的成果.但是,现在的现实情况却是,儿童 随着年龄的增长,LL~nJL童的好奇心在减弱,儿童的探索热情 在减弱,创造的热情在减弱.通过看这本书再来思考这个问 题,会有不一番的感觉和认识. 相信奇迹 2006年4月的《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儿童看世界 的方法与科学家相似》写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脑研究人员发 现,学龄前儿童对世界的看法其实与科学家非常相似:他们不 相信偶然性,而深信偶然事件背后都有隐藏的确定的因果解 释.研究人员对14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试验.试验者展示一 种可以让带铃铛的玩具变亮的开关.一半孩子看到,只要一 按开关,玩具便会变亮.另一半孩子看到,按开关时玩具只会 偶尔变亮.所有孩子都看到,除去玩具上的铃铛之后便不会 变亮了.然后试验者拿走开关,把玩具给孩子,让他们设法把 亮起来的玩具熄灭.看到开关始终有效的孩子会拆除玩具上 的铃铛;看到开关有时有效的孩子会猜想试验者有另外的手 段控制玩具的明灭,他们会拿起试验者手中藏着的东西(一个 闪光的可挤压的钥匙链),并试图用这个东西来控制玩具的亮 或灭.儿童学习的特点,如,自我建构,自我探究,亲身尝试, 反复实验等这些正是科学家的一些精神与特点是一样的.正 如曾有人所说的: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不接受现成的知识,非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反 复尝试才会真正认可知识,就像科学家依赖实验,尊重事实, 求得真知一样;孩子还像科学家一样不盲从权威,也善于超 越自己,如果发现下次实验结果与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