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海派旗袍的形成和魅力.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派旗袍的形成和魅力

海派旗袍的形成和魅力 第24卷第2期 2011年O6月 盐城工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che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 V01.24No.2 June.2011 海派旗袍的形成和魅力 戴旋 (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摘要:旗袍的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战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半殖民化,商业化的上海社会形成独特 的海派文化,具有浓厚的商业化倾向,独特的文化环境推动了服饰的发展.受民族文化心理素 质和商业消费因素推动,旗袍得到了改良,发展成为现代旗袍.海派旗袍具有端庄,典雅,韵秀 的审美魅力,成为”-3时女性主流服装,也成为现代旗袍的代表样式.当代服装设计师只有把握 民族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色,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关键词:商业化;海派文化;海派旗袍;审美魅力 中图分类号:J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322(2011)02—0048—03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旗袍更是中国 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其形制体现自然和 谐,内敛含蓄之美,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瑰宝,被 国际上公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服饰. 一 ,旗袍的起源与形制 在西周末期之前,服饰以上衣下裳的形式为 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有了新的发展,出现 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上衣下裳习俗的新样式,即深 衣.所谓深衣,简单地说,就是上衣下裳连属形式 的服装.史学界一般认为深衣上下连属,右衽,腰 间接缝以下的裳为若干条织物相拼接组合而不打 褶的服饰.深衣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一时,对中 国古代服饰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清代女子 所穿的旗袍与之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清代初期, 满族妇女穿的传统旗袍形制大体是线条平直,衣 身宽松,两边开衩,腋下略收,胸围与下摆的宽度 接近,呈平面直筒化造型,大襟右衽.衣襟常常是 区别式样的标志,常见有琵琶襟,斜大襟,如意襟 等几种.袖子与大身连在一起,是连袖结构.袖 子还留有马蹄袖的影子,袖口窄小,袖长齐手腕. 后来,袖子逐渐变得宽肥,出现了大挽袖,套花袖 等款式,经历了由窄到宽的演变.领型多为圆领 口;也就是在衣身上不装领子,后来逐渐发展为较 低的立领,再后来立领逐渐提高,元宝领成了清末 旗袍领型的经典款式. 民国初,京城上流社会的女性依然以旗袍为 主要服饰,社会各阶层妆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 响,但缺乏整体更新的内在动力.上流社会以满 清遗老为主,多沿袭旧制而着旗袍.旗袍款型依 然如故,通常平直宽肥,有大襟.面料以传统的绸 缎为主,偏厚重.平民的旗袍多以棉布为主,可单 可夹.印花面料少,花色也少,旗袍的装饰较为丰 富.与此同时,海派旗袍却吸取西式服饰的裁剪 方式和服饰风格,逐渐趋向显示女性身段,服饰的 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旗袍在于表现人而 非旗袍本身,形成海派旗袍独特的魅力. 二,海派文化对旗袍的影响 1.海派文化性质 上海自开埠以后,日益成为一个江海通津,人 烟稠密,华洋共居,五方杂处的大城市.二十世纪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社会,已经成为六大国际化都 市之一,也被公认为”冒险家的乐园”,”东方的巴 黎”,吸引了全球各地淘金者加入,制造了上海 “畸形繁荣”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杨义先生认为, 十九世纪以来,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文化既要保持 一 贯具有的古代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底子,又 要接受近现代西洋文明,尤其是欧美文化的侵袭 和融合.”这种文化撞击带有更明显的异质性, 收稿日期:2011—03—21 作者简介:戴旋(1970一),男,江苏阜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 第2期戴旋:海派旗袍的形成和魅力 它提供了一套完全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宇宙观,价 值观和体系.”…一般学者认为,海派文化包含开 放,进取,包容等积极因素,但其内核是商业文化 和市民文化的融合.”海派”一词是二十世纪二 十年代北京某些作家发明的,借以批判上海某些 文人和文风,其对立面便是京派.”当后人用海 派来修饰服装时则是变贬为褒,带着炫耀和赞美 的意味了,’海派服装’一词差不多是可以与’海 上画派’攀比了.”‘海派”文化的兴起,在很大 程度上是受近代上海社会商业化的影响.作为市 民文化范畴的”海派”文化,它是以上海广大市民 为主要对象,与时尚,商品消费有着与生俱来的亲 和力,多方面反映市民情结,迎合市民需要,其本 身也具有浓厚的商业化倾向. 2.海派旗袍的形成因素 (1)民族心理因素 在半殖民,商业化畸形繁荣的大都市里,作为 时尚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服饰便有了表现自身 的空间.”1921年,上海一批女中学生率先穿起 了长袍.初兴的式样是一种蓝布旗袍,袍身宽松, 廓形平直,袍长及踝,领,襟,摆等处不施镶滚,袖 口微喇,看上去严冷方正.这种式样的服装一经 走上街头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