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8人上海口述史.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人上海口述史

18人上海口述史   有人质疑《海上传奇》是“世博出品”,贾樟柯淡定回应:“它比以往的片子都更是贾樟柯出品。”   2010年5月,他的新片《海上传奇》在戛纳“一种注目”单元首映,7月上旬终于在全国公映。这部展现上海沧桑变迁的影像作品,用的是一种更为朴素和直接的记录方式:18个与上海有过紧密关系的人在镜头下讲自己的故事。贾樟柯在一年的时间里访问了上海、台湾、香港的80多位曾在上海生活或工作过的人士。他们的讲述从上世纪30年代直到2010年,有革命、战争、暗杀、家庭、爱情、离散,也有日常细节。“它更像一个巨大的影像工程。最后留在电影里的只有18位。”曾国藩后人张心漪、上官云珠之子韦然、孙中山秘书杨杏佛之子杨小佛、杜月笙之女杜美茹……在贾樟柯眼中,仅仅这些人的上海经验,就已经溢出了个人生存经历和城市历史的范围,展现的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庞杂信息。   “我们的背景是过去被改写、被遮蔽的历史,现在特别需要首先证明这种被遮蔽的真实的存在,这个存在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让当事人直接说出来,很有价值。”贾樟柯承认他的拍摄受到背后这样的潜意识驱动。      山西人的上海情结      “早就想好好拍拍这座城市了。”贾樟柯承认,拍摄《海上传奇》,除了世博的契机,还在于自己一直对上海有情结。“最初都是很个人化的经验。小时候父亲出差上海,带回装东西的包,上面有白线钩的外白渡桥,那就是我作为一个山西人最早的上海记忆。”   “从传奇人物的密度上来说,没有哪个城市能跟上海相比。这个城市就是演出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的舞台,因为它交织了太多的历史信息。”贾樟柯强调,上海在那个时代精英荟萃,不去捕捉那些参与、影响,特别是见证过中国历史的人物,是不对的。“如果拍工人或普通居民,也可以完成一部纪录片,但与上海这座城市所具有的历史信息量不符。”   《海上传奇》的演员表只有一个人:赵涛。她没有一句台词,也未交代身份,只是几次出现,在不同场景游走。回忆拍摄经历时,她自己都不知道要演什么,“导演只是说:你就走吧”。贾樟柯说:“在我看来,她是从过去回来的人,一个游魂。这座城市密度太高。空间浓缩的历史这么多,有时会让人很恍惚。片中人物年龄最大的张心漪生于1916年,最小的韩寒生于1982年,不管是老是小,都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但城市中更多的人,再也没有机会讲自己的传奇了。赵涛代表一种可能性,一个更大的人群。”   《海上传奇》大致由三部分组成,除了18位“上海人”真实的口述实录。以及演员赵涛的游走,再就是公共空间和采访场景的诗意呈现。贾樟柯说:“公共空间很重要,这是呈现一座城市生态现状的符号。同时,每一个采访人物的空间呈现,也要既能代表他自身目前的生活状态,又能映射他的过去。”   比如陈丹青,影片一开始,便坐在一个建筑工地的沙发上面对镜头讲述。“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一直对上海的变迁、拆迁重建有很多发言,所以把他请到外滩园的改造工地,谈儿时的弄堂生活、消失的童年。这感觉就很对,他也很自在。”自小随家人出入高档场所的杨小佛,拍摄场景很自然地选在锦江饭店的酒吧,“这种旧的奢华的地方,是他熟悉的”。   在拍摄豫园和湖心亭这两个“熟得不能再熟”的上海地标时,贾樟柯用了类似叠影的方式,将其和1972年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拍摄的湖心亭剪辑在一起呈现在大银幕。这又让贾樟柯联想到采访另一部片子和另一个人:《海上花》和侯孝贤。“侯导自身不是上海人,是广东梅县人。但他拍了一部目前为止表现上海华洋杂居的租界生活最准确的影像,就是《海上花》。而《海上花》呈现的状态,正好和豫园的建筑是一体的,有一种视觉和文化的逻辑。”   对于片名,贾樟柯始终决定用“传奇”。“以前总喜欢拍摄日常、拍摄普通,排斥传奇、离奇等字眼。但当你面对上海,不拍它的传奇就等于丢掉了它最风华绝代的部分。”电影起初叫《上海传奇》,在最后剪片时改成《海上传奇》。“以前的名字太局限了。片子似乎讲的只是上海,其实不是,它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生存经验的一种描述。‘海上传奇’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信息量也更大。”      电影的私人口述      贾樟柯希望借《海上传奇》展示一个群像。“其实即便一两个人物,比如单杜月笙,或上官云珠,已经可以拍一部电影。但我特别想用群像的方法,每人讲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故事,能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贾樟柯相信群像呈现的私人记忆更有魅力,“在历史里面,在战争、灾难之下有人经历了暗杀,有人经历了富裕、贫穷,有人经历了生死离别,有人经历了爱情,起起伏伏沉沉落落。不同个体的生命经验一起出现在一部电影中,本身就挺震撼。”   “我内心始终有一种欲望,想还原真实的1949年,真实的离散。”让贾樟柯感到意外收获的是,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离散。采访台湾导演王童(国民党陆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