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民记者”周曙光我不想当下蛋英雄.docVIP

“公民记者”周曙光我不想当下蛋英雄.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民记者”周曙光我不想当下蛋英雄

“公民记者”周曙光我不想当下蛋英雄   在周曙光的网站首页,最醒目的位置上有他抄录的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      2008年10月18日下午,受知名媒体人许知远等人之邀,周曙光在北京圆明园的单向街书店举办了一次沙龙。这天,周曙光演讲的题目是《周曙光?博客、新技术与公民记者》。   由于现场没有大屏幕,周曙光专门为讲座制作的PPT无法用上,演讲效果并不好。站在前方的讲台上,周曙光的身影看起来有些瘦小,单薄的湖南口音显得跳跃而短促。      但台下的听众却听得专注。因为大家知道,就是他,在2007年以非媒体人的独立身份只身前往重庆报道杨家坪拆迁事件;也是他,不久以后以同样的方式到厦门报道反PX项目;后来的蚁力神事件、瓮安“6.28事件”、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热点事件上,他都以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形象积极参与报道。   他被国外著名媒体称为“中国公民记者第一人”,但周曙光却觉得自己的行为只是一种“凑热闹”。   “我之前不知道自己那种行为叫公民记者行为,但别人认为是。我就想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凑热闹而已。别人就给我戴了个高帽子,说我是代表正义、公民记者。”他有些玩世不恭地调侃起来。      公民记者之路      2007年4月,周曙光还在老家湖南卖菜。那时他刚刚租了间仓库,买了整套设备,准备大干一场。   周曙光一直爱上网。白天卖菜,往往一推车的菜,上午就卖完了,他便跑回家上网。重庆杨家坪的钉子户就是在那时候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这也引起了周曙光的密切关注。“网上各大BBS、新浪、腾讯、网易的新闻线索,我一直都在关注。”一个多星期后,他决定动身去现场。   事后,周曙光的解释是“头脑发热”就冲过去了。“花几天时间,花一两千元而已。”   到了重庆,周曙光采访了一些当地市民,在了解??大概的情况后,周曙光直接找到了“最牛钉子户”吴苹、杨武夫妇。见到吴苹,他问了两个问题:“网上有人说你向政府要了2000万,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没有,我只是要同地段同样朝向同面积的房子,是产权置换,并没有货币赔偿。”吴苹回答道。   “你有没有背景?”周曙光看到网上有这样的猜测,便追问吴苹。   “法律就是我的背景。”吴苹说。正是这句不卑不亢的话被广泛流传。那年,国家正好出台了《物权法》,吴苹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利的做法经互联网传播,一时成为美谈。   在重庆的那几天,周曙光把每天的见闻和采集到的各方信息,即时发布到自己的网站,传播给广大网民。混迹网络多年,周曙光对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得心应手,讲起Blog、twitter、BBS等各种新媒体技术,他自觉比一般的媒体记者精通。   几天后,他回到老家。经过此次现场采访,他的个人网站访问量大增,每天都有几万人次。时隔不久,,他的网站因故被屏蔽,但反而他的知名度因此不断飙升。不久,《南方都市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美国之音、台湾《中国时报》、伦敦BBC广播电台等国内外十几家媒体纷纷要求采访他。   经各大媒体的一番宣传,周曙光突然之间声名大振,甚至成了舆论名流。他也正式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新闻台”,声称将以个人Blog来报道社会新闻。德国之声因此称他为“中国公民记者第一人”。   2007年5月,应全国各地拆迁户的邀请,周曙光开始了全国旅行,他先后到达舟山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慈溪市,与当地拆迁维权户接触,发表相关图片和文字到网络日志上,还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动员他们建立网络日志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7年6月1日,周曙光到达厦门市,用twitter以文字直播的形式,报道厦门市民反PX游行,他访问量有10多万。   2008年7月,周曙光又只身前往瓮安,调查瓮安事件的真相。到了瓮安他发现,除了香港有线宽频,自己是最早到达的“媒体”。而且,据他本人说最后也只有他拿到了死者李树芬的尸检报告。因为这次报道,其“个人新闻台”一天的网络流量超过250G,他的博客一度因访问量过大而被迫临时关闭。         周曙光眼中的公民记者      目前,周曙光没有正式职业,但他似乎也乐得如此。“如果我受雇于某家公司,自由度肯定就没有现在这么大。”   而他每次出去采访的经费,一部分靠网友捐助,一部分是自己出钱,另一部分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稿费。并没有稳定的保障。   “对我来说,找工作不是问题,但我很喜欢外国人那种赚半年钱、玩半年的生活方式。有钱就花,没钱就去赚,就这样子。”   他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