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海船王”与他“三进九庭心”.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船王”与他“三进九庭心”

“上海船王”与他“三进九庭心”   船王郁泰峰名松年,生于清嘉庆四年(1789),卒于同治四年(1865),享年67岁。父郁馥山在上海经营沙船业字号,发了家。道光元年(1826),其父去世,他助兄掌管家业。咸丰二年(1852),具兄竹泉也卒,他便继父兄事业亲门经营。这时,郁家拥有近200条沙船和100余家钱庄、商号、典当等企业的郁森盛沙船号,时称“郁半城”,成为上海首富。他对当年上海城在航运、金融、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均作出了不少贡献。   郁泰峰以沙船业的同业组织――上海商船会馆为核心,团结其他沙船商,大力开拓航线,使上海港转运南洋海外货物,打通长江、运河航线,形成南货北运、北货南运的繁荣局面,而沙船也因此成为活跃上海港的主力,为上海成为东方大港之一奠定了基础。据史料记载,上海沙船业为上海县政府提供税收,仅厘捐一项就较可观,在1857年前每年就要缴纳40万两银子,以后又??加到每年缴纳60万两银子等等。这给上海城建设提供了资金。又如在1842年鸦片战争时,上海不法粮商趁机哄抬粮价,郁泰峰就派船队从外地运来大批粮食平价出售,制止了粮价上涨;小刀会起义初期,人心惶乱,米价飞涨,也是郁泰峰利用船队外出找粮运沪,平价抛售,平抑了米价。这些举措,都给上海城内的平民百姓以实惠,百姓自然对他感恩戴德。郁泰峰凭着雄厚的资金,还与在沪英商争夺棉布、棉纱、棉花等物品的收购权,以及与晋商在沪竞争开设票号。   清咸丰三年(1853)秋天,小刀会起义军占领上海县城时,郁泰峰正在乔家路老宅客厅内守护其兄竹泉的灵柩。小刀会知道他是上海首富,便派战士要他捐钱以充军饷。郁泰峰同情义军所为,遂捐银20万两。不仅如此,在清军联合外国洋枪队包围城厢,城内居民断粮以鼠充饥时,郁泰峰又千方百计从城外以重金购粮进城救济饥民,市井民谣咸颂其德。   小刀会起义失败后,郁泰峰还帮助设在其郁家大院内的“南门义军指挥部”将领,避开清军巧妙转移到浦东,使这部分义军安全脱险。清军人城后第三天,即至郁家责泰峰资敌,勒令捐银20万两,修葺在战争中被破坏的上海城墙以及道、县衙署和学宫(文庙)。之后,《黎阳郁氏家谱》里记载,因“又值国家多事之秋,国库空虚”,呈请抚台再“输银20万两,举国钦仰,朝廷议加以殊恩,郁泰峰辞而不受,惟请增府县学额,以广文化而开贤路,奉旨准如所请,并特加盐运使衔,立牌坊于学宫棂星门,并立传邑志。”实际上,此时郁泰峰是为摆脱一些人对“郁家养红头”的指责而主动向朝廷捐银两。引举大获成功,郁泰峰不仅得了个“从二品盐运使”的衔头,成了个红顶商人,郁家大院内还有了“回避”、“肃静”的牌子,出门时有人扛着这样的牌子吆喝开道,他坐在轿子里好不威风,哪个还敢指责不是。再说,郁泰峰捐了这笔钱后,皇帝还准两江总督和江苏学政奏,准许上海县每年多取“文童”10名,“武童”9名;松江府也每年多取文、武童各10名,总计新增39名。府、县居民称这新增的39名文、武童为“郁家秀才”。据说这些秀才高中举人、进士后,要到郁泰峰那里磕头谢恩的。邑人为其建牌坊于学宫棂星门,以示崇敬。   清军重新控制上海城的第二年(1856),郁泰峰经营的郁森盛沙船号又重新活跃起来,在当时上海24家大沙船号中还是名列前茅的。为了克服市面上找零的困难,他还铸造并发行了一种银币(也叫银饼),分一两(九八规元)及半两两种。如半两一种实重五钱,一面铸有“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郁森足纹银饼”,另一面铸有“朱源裕监倾曹平实重五钱银匠王寿造”。由于铸作粗糙,被人仿铸,故发行不久,就停止使用。但它作为中国最早的商铸银币,值得纪念。   郁泰峰少年人庠,道光年间为贡生。继承父兄大产业后,仍自奉节俭,崇尚文化。他在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达十七个月时期,沙船航运业困难重重,除应付日常业务外,主要精力用在收藏宋元佳本上,并对收集到的残本、抄本,请人校勘,他自己也写一些序文、札记,刻印出书。如他曾校勘重印宋肖常、元郝经的两部《续后汉书》,还刻印戴剡源、袁清容的文集。他曾花银10万两之多,搜集历代名著典籍约50万卷,并在他的住宅内建造了一所“宜稼堂藏书楼”。在50万卷中选出精品书籍,编成一部《宜稼堂丛书》,共六种,六十四本,计二百二十四卷。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人们以“功德无量”四字来赞赏。   记日记,也是郁泰峰的一个爱好。他从清道光十七年(1837)起至同治三年(1864),前后连续记了二十七年日记,共五十三本,还写了一百多首古体诗。他真可说是一位典型的儒商和勤奋的读书人了。   郁泰峰交游甚广,与清廷大官、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左宗棠以及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等关系密切。他乐善好施,一生举办慈善事业不遗余力,出资经营同仁、辅元等慈善机构为贫民捐助义冢及棺木,还捐款设立育婴、果育诸善堂。      匠心独具的“三进九庭心”住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