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驾斋”主叶文玲“无尽人生”
“十驾斋”主叶文玲“无尽人生”
叶文玲,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兼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因属马,黄苗子老人为她的书斋题名“十驾斋”。在长达五十多年的辛勤笔耕中,叶文玲创作了九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大批读者和文学爱好者。
“文学之梦”在玉环楚门起步
1942年11月4日,一阵婴儿畅亮的啼声,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叶家的一间老房子里传出,这个刚降生的女婴就是叶文玲。叶文玲的父亲是一家南货店的营业员,家里只要粮米够了,他对家事就不管不问,但有两个优点让叶文玲觉得可敬:一是他比较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宁可“脱衣当裤,也要使子女深造成有知识的人”;二是他在朋友和乡亲面前有一副侠肝义胆,甚至在极有风险的岁月中,还资助过党的地下工作者,因而以“开明士绅”和“统战对象”的身份得到了中共玉环县委统战部、党史办的充分肯定。叶文玲的母亲是位心灵手巧、勤俭持家的好母亲,在叶文玲父亲去世、家道破落后,是她用一根针为人缝衣绣花来养家糊口……母亲不仅教会了叶文玲一手针线活,还无形中成了她学会如何做人做事的启蒙良师。
也许是楚门古镇六百多年的人文历史对她的无形熏陶,也许是绣花女出身的母亲艺术细胞在她身上的遗传,还有后来成为评论家的哥哥叶鹏对她的鼓励和指点,让她渐渐爱上了文学。还在楚门城隍庙里读小学前,叶文玲就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五岁上小学一年级时,她就看了很多连环画;到上三年级时,她已从看“小人书”转向读更有味的“大人书”了。因此,她写的作文也常在全校夺冠或让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读。当在温州读中学的哥哥叶鹏星期天从学校带回一本鲁迅先生的“大书”时,她虽然把“阿Q”念成了“阿圈”,却一口气将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半生不熟”地连读了三遍,还会向家人讲阿Q如何跟人打架和打自己嘴巴的事情,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哥哥叶鹏看到妹妹对文学如此酷爱,就向她介绍鲁迅先生和文学方面的知识,这让她受益良多。
1957年夏天,叶文玲从楚门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省重点中学台州黄岩高级中学。当自己的“文学梦”在高中阶段有了新的意境,并希望能考上北大中文系之际,一场全国性反“右”斗争的“人祸”突然殃及她的全家。由于她在复旦大学读书的哥哥叶鹏听了苏联美学专家上课后随意对同学说:“来我们复旦讲学的这位苏联美学专家讲中国的龙象征凶恶,其实中国龙的美学含义是伟大、吉祥和喜庆,讲话的人根本不懂中国文化的内涵。看来这位苏联美学专家不过是个萝卜,我们可不要将他当成象牙。”这话被班上一位“情敌”报告给了学校,叶鹏一夜之间就被打成了“右派”并“发配”到河南洛阳邙山附近一所小学里,先当了好些年挑水、烧饭的工友,后来才开始教书。而她这个朴实的中学生,也无辜受到株连被迫退学。后来她又几次参加别的学校考试,虽然成绩优秀,但都被拒之门外。前途一片黑暗,无路可走的她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一年后,被迫早早离开校园在生产队当记工员的叶文玲走进当地的一所幼儿园当上了一名“孩子王”。但由于哥哥的原因,加上家庭成分不好,她还没教到第二个学期就让一个“根子红”的村干部子女顶替了。后来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到海岛当民办老师的机会,然而,20世纪60年代初又被学校以“大办农业”的名义,与几位家庭出身不好的教师一起“发配”到一个荒滩农场劳动去了。在农场干活一天只记三个工分,还不够买一个鸡蛋的钱;天天在海边水田里或沙滩上劳动,她的关节炎越来越严重,有时痛得连膝盖也弯不过来,后来总算被好心的场长安排到食堂当了名管理员。
在身处逆境的那些日子里,远在河南的哥哥叶鹏给叶文玲寄来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书籍,陪着她度过了漫漫长夜,并点燃了她心中的“文学梦”。繁重艰苦的工作之余,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便点亮暗淡的煤油灯,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不久,她就写出了小说《我和雪梅》。叶文玲壮着胆将这篇“沾着草叶露珠般”的小说投到浙江省文联主办的《东海》文学月刊,日盼夜想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在1958年第六期《东海》上发表了。当两本带着油墨芬芳的《东海》样刊寄到叶文玲手里时,仿佛是一缕春风吹进了她的心扉,也吹来了一丝新的希望。
此后不久,蒙冤在狱中劳改三年的父亲因病去世,她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在残酷的政治磨难面前,叶文玲始终把实现心中的“文学之梦”作为精神支柱,紧握手中的笔继续勤奋地进行创作,又陆续发表了短篇小说《真戏假做》、《两家亲》、《凤凰阿娇》。
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叶文玲的“文学之梦”还是在故乡楚门这个小镇里起步了,是文学创作改变了叶文玲的命运,后来她常说自己是“系着毛蓝布围腰”闯入文坛的。
“作家之梦”在中原大地实现
河南是叶文玲的第二故乡,这跟她的先生王克起和哥哥叶鹏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克起出生在海边城市青岛,他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高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