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夷观”对古代中韩关系影响探究
“华夷观”对古代中韩关系影响探究
摘 要:“华夷秩序”在韩半岛上的建立及发展过程证明,“华夷观”对古代中国与朝贡国关系的演变具有深远影响,文化认同在地区秩序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朝鲜半岛;华夷秩序;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5-0082-03
朝鲜半岛向为周边大国势力的角斗场。与其它大国相区隔,中国对半岛的影响不仅旷日持久,而且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在维系了长达2000多年的“华夷秩序”中,半岛上的历代政权多奉行“事大主义”,成为中国最亲近的朝贡国家。而且,东北亚秩序变动的重大事件往往最先见于朝鲜半岛。因此,研究“华夷秩序”,特别是探寻古代朝鲜半岛在地区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建构后冷战时代的东北亚国际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夷观与古代中韩关系
根据何芳川教授的考证,“华夷秩序”最早缘起于早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体与周遭其他族体间的差异。古代中国按其影响范围内“血缘关系的有无、地政关系的远近、文明程度的高下、经济实力的大小和道德水准的优劣”,建立起以汉族王朝为中心,由内臣(本土)、外臣(四夷)到不臣(敌国)的“同心圆”结构。这样一个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等级制框架,无疑为中国打造了一个较为稳固的周边环境,其中对名分而非实益的追求,更彰显了汉民族的文化优越感和中央王朝的统治合法性。[2]而对周边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藩属国和朝贡国来说,顺从于一个以强大邻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又将意味着什么呢?
以古代中国为原点做东西南北的四向推移,不难发现这些相邻民族和国家在文明的发展类型上极为不同。是否已经出现发达的文明,是否具有与中国相似的文明基础,在加入“华夷秩序”的机缘上也是决然迥异的。因应北方民族威胁而拓展出来的西域诸国,与汉民族的利益交汇于安全上的彼此需要,以及后来贸易交往中的共同受益,这样一种相互依存完全倚赖于国家之间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因而是相对的、可变的、不稳定的。与之相对照的东面的韩国与日本,种族上与我最为接近,地理上又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绝,军事意义曾经颇为黯淡,而文化交流的极大需求也就显现出来了。
在统一的韩民族诞生以前,中国曾对半岛全部或部分施行直接统治。隋唐时代是中国的第二个盛世,半岛居民在形成中的同一种地域认同的鼓舞下,实现了半岛上三国归一,并驱除了外来的政治存在。因此,古代韩国是通过自身努力才取得了独立地位,而统一后的新罗王朝从未想过与中国交恶,却主动选择了接受唐朝册封,并成为名义上的属国,可见武力压迫并不是韩民族融入“华夷秩序”的首要动因。同时,新罗也不是出于保有独立治权的考量,才向中国俯首称臣、乞求和平的。倘若真要那样,它大可对中国严加警惕,辅之以偏安一方、闭关锁国,也就更不需且不能派驻那么多“入唐宿卫”来中国学习了。
可见,真正吸引韩民族主动加入的,是儒家文化统治下强盛中国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唐太宗之所以被尊为北方各部共主,并不更多凭仗于中国向来有限的武力,而这些以和平手段进行的“怀敌附远”,乃是最为强悍的“软实力”。韩半岛不单有中国自“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以来长达千年的政治遗产,更有与中原十分近似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中华文明的巨大感召,对正处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过程中的韩民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说古代日本没有从中国引入科举与宦官制度的话,那么古代韩国就必定是中国的翻版。这种全方位的文明传播,早期多是借助中国推广,半岛统一后则成了韩国的自觉,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得到了全民承认。
从中古的新罗时代、高丽时代到近世的朝鲜时代,来自中国的佛教和儒教在韩半岛上先后得以发扬。据考古发现,当年古汉城呈现出完整的八卦形态,东为兴仁门,西为敦义门,南为崇礼门,北为弘智门,中有普信阁,充分体现了“仁”、“义”、“礼”、“智”、“信”的正统儒家思想。李成桂即位伊始,就推行了政纲“李朝十一条”,几乎照搬了当时明朝的管制模式。政府结构上,议政府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曹;官僚体制上,确立文武两班制,设九品十八级官阶,采用科举选官;行政区划上,统一郡县制,设立朝鲜八道,道下设府、牧、郡、县;身份和家族制度上,把人划为两班、中人、庶民和贱民,提倡男尊女卑、门当户对等等,无一不与中土相类,却已成为韩国文化之一部。
在这漫长的1000余年中,共同的意识形态造就了中韩两国间从观念到体制都堪称楷模的关系,开启了全面友好的文化交流,只在短暂的蒙元一朝出现了些许中断。新罗时,中国出现了很多“新罗坊”、“新罗院”,遣唐使梁悦因在德宗避乱时“勤王”有功,授命右善赞大夫;名士崔致远曾获紫金鱼袋,还写过剿伐黄巢的《讨黄檄文》。新罗王子归国时,就曾携回文宣王、十哲、七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