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面”略萨修正人生
“多面”略萨修正人生
尽管略萨游戏人生,叙事花哨,但作为那个高压、愤懑时代的忠实记录者,其作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绝不逊色于君特?格拉斯、奥尔罕?帕慕克和赫塔?米勒等人的同类作品。
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进入中国读者视野已有30余年了,这位拉美“文学爆炸”的四主将之一最常被人议论的八卦是,1976年他在墨西哥城电影院暴打了以“魔幻现实主义”闻名的另一位主将加西亚?马尔克斯。后者在被打后的第七年,即以《百年孤独》斩获诺贝尔文学奖,而巴尔加斯?略萨直到头发花白的74岁才拿到这个奖。
这对文学知己和生活密友反目成仇的导火索,据说是风流倜傥的略萨差点被好打抱不平的马尔克斯拆散他的第二个家庭。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马尔克斯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关系良好,可略萨早已从马克思主义者变身为自由主义者,与一众故旧决裂了。
左翼的叛徒
当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队伍推翻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政权的消息传到西班牙时,正在马德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略萨和其他拉美知识分子一样心潮澎湃。那一年他23岁,血气方刚,由于之前接受了舅舅卢乔的启发,思想左倾,醉心于主义和革命。
他的祖国秘鲁,1948年起长期处于军人独裁统治之下,几百万人食不果腹,而富人们(主要是白人)却住洋房开跑车。略萨自幼就对这种不平等有着强烈意识,因为他的公交司机父亲不能忍受妻子家庭的贵族做派,曾离家出走多年。略萨对父亲既怨恨又同情,就在和舅舅漫游秘鲁内地的旅程中,他希望自己能和革命者接上头,去报考一所“混血人种、无神论者和共产党员集中的大学”,而不是“乖孩子、白皮肤和反动派上的大学”。
1953年,他进入秘鲁圣马可大学学习,在那里他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们分成小小的支部,秘密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印刷反政府传单,尽一切可能与独裁政府做斗争。但好景不长,将文学仅仅视作革命宣传手段的僵化思想开始让略萨受不了了,他说,“我永远也不能接受那种扼杀了幻想,把文学创作变成一种一系列宣传手法的理论。”
同志间的争论无休无止。有一回,略萨说苏联??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乏味的小说,却对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人间食粮》大加赞赏。而他的一位同志则不以为然,这时略萨反唇相讥道:“你是个脑子不发达的人。”
略萨思想的转折点是1971年古巴诗人赫伯托?帕迪拉入狱事件(帕迪拉1968年出版了被认为“具有颠覆性”的诗集《出局》,直至1979年才被允许流亡美国),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古巴形象危机。热烈的争论在知识分子中间展开,许多原本支持古巴革命的知识分子改变了立场,其中就包括略萨。他在给卡斯特罗的联名信中签了名,抗议这一迫害艺术家的举动。之后,他开始反思革命本身,并逐渐脱离了早年加入的共产主义组织。
就其作品而言,对左翼运动最具批判性的,非1984年出版的《狂人玛伊塔》莫属。略萨当年曾说:“我最近这部长篇小说《狂人玛伊塔》,可以看作是许多拉美人对自己政治立场的修正,其中也包括我的立场。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许多拉美人认为,暴力可以解决我们大陆的各种社会问题。但实际情况表明,正如这部小说的情况一样,其结果却是空想的破灭,除去某些个人的英雄精神和果敢行动之外,留下的只是牺牲和毁灭。”
在《狂人玛伊塔》中,革命狂人玛伊塔异想天开,希望依靠一个陆军少尉和几个中学生组成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就攻占监狱,然后释放犯人和他们一起革命。显然,玛伊塔是个格瓦拉式的危险人物,而非斯大林或者卡斯特罗那样的工于心计者。与其说略萨通过《狂人玛伊塔》在批判斯大林或卡斯特罗,毋宁说他在反省自己曾经的理想主义情结。
三位一体的写作
略萨的小说中,暴力与情欲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这与他年轻时的人生经验密不可分。
1950年,14岁的略萨进入莱昂西奥?布拉多军事学校学习。就在这所学校里,一次午饭结束后,军官们离开了,高年级的学生把他和一个矮个子学员拉到一个房间里,强迫他们自慰。略萨在回忆录《水中鱼》中回忆道:“可是,不管我俩多么努力,恐惧使得我俩的生殖器无法勃起。”最后,高年级学员厌烦了,他们把略萨拉到足球场上,问他会什么体育项目。略萨的回答是游泳,得到的指令是:“那你就绕着跑道仰泳一圈,狗东西。”略萨说,这次施虐一受虐的洗礼,让他学会了冷酷。这所学校还有其它一些怪异之处:士官生们自我吹嘘为“发狂的种马”,发起生理上的无聊比赛;胆大的欺负胆小的,那些“懦夫”睡觉的时候,“狂人”就朝他们脸上撒尿。若干年后,当略萨回想起可怕的学生时代,狗的形象在他脑海中丰满起来。他自称“我们这些‘狗’们”,落在纸上就是他的成名作:《城市与狗》。
也是在这里,略萨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让他领略男女之事的,不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