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上”村落别样奥运
“天上”村落别样奥运
山连着山,岭连着岭。白色的云雾时而如巨龙出水,腾空扶摇而出山涧,时而又如仙人归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从山脚下攀爬到半山腰,低头看,渊,深不见底;抬头望,山,高不见巅。这是一块至今鲜有外人步入的地方,很难使人想像到就在这云雾迷蒙、交通不畅的山顶之上,会零星点缀着人家。
这里是东西跨越20里,南北绵延40里的西井山村,它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隶属于西虹梯乡。
城里人正在一页页掀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倒计时牌,奥运会仿佛已在眼前,而对于山里的人,尤其是孩子们,奥运会,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走近他们后,你会发现,奥运精神在他们身上早已世代薪火相传。
寻找“天上”人间
2007年6月29日,开往西井山脚下的唯一一辆中型公共汽车缓慢爬行在半山腰蛇形公路上。
车窗外,弥漫着浓重的雾气,盘旋的山路上,几乎见不到其他车辆。车里的人个个表情凝重,眼看车子朝绝壁悬崖相撞而去,身体随着一阵侧甩,眼前又会透来一片光亮,这条路总是能看得到头却似乎总也走不到头。
回头寨、牡丹寨、九龙捧笙……地名皆由奇特的山势而来。回头寨山涧的一座山酷似飞舞的巨龙突然回头,而对于记者,这里却还应该有另一种解读――如果车子不回头,向前多开一米就会栽到深不见底的悬崖之下。
此前,记者曾在平顺县城试图说服出租车司机送这一程,一听说到西井山,无论出多少钱,都没人愿意来。
一路惊悚,汽车停在了西井山脚下。冒着大雨,记者进村找车,没人愿意上山。海拔1700米的高山,想要上去,得绕行50多里,山路狭窄陡峭,满是泥泞,熟悉地形的村民觉得不绕行“根本不可能上去”。
记者打算徒步上山,路遇一个村子的女支书。她正扛着一个编织袋上山,得知我们要到山上,她把袋子送回家就主动帮忙联系车辆,依然没有人敢开车上山。
热心的村支书在村民家中为我们安排了食宿。“从山跟前到我们村的这4里多路,全靠我们村的村民用双手开凿。”她的身体显得很疲惫,说话却声音洪亮。
刚进村时,我们看到不少村民踏着泥泞???木头架设桥梁。“在这个地方,有通往山外的路,就意味着全村子孙后代命运的根本性改变。”女支书的话既透露出迫切之情,也流露着坚毅和决心。
6月30日清晨,记者告别女支书,冒雨开始了登山的攀爬之旅。
这里本没有路,只有草和树,山里人趟得多了才变成了路。路是用脚走的,在这里,路却得靠手脚并用才能行走,人贴着绝壁悬崖向上攀爬,浓雾被抛向身后。
奥运会上如果有攀崖比赛的项目,相信攀爬了这座大山数代的西井山人一定不会逊色,最起码在精神上不会逊色,毕竟奥运会比赛是周期性的,而西井山人已经形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跨过最后一块岩石,到了一座山的山顶,透过云雾,依稀可以看到半山腰的石头房子。白色的云雾在两座山间升腾,眼前云海茫茫,呈现出一幅“天上”人间的美景。
西井山村的村支书王海潮就住在这个石头房子里。“他到村委会开党员会了,估计这两天回不来。”待走到房子跟前,村支书的妻子这样说。
从这里到村委会还需要翻越一座大山。西井山上流传着一则谚语:走上西井山,沿路悬崖边;对面能讲话,亲嘴得两天。
奥运似远也近
走到村委会已是晌午,党员活动室里,全村的党员正在为庆祝七一而举行座谈会,满满坐了一屋子人。
有人把王海潮喊了过来。“一路辛苦了,来我们这个地方一趟不容易啊!”他远远地伸出一只手笑着迎了过来。 村委会的一楼是村里的小学校。这所小学3个年级共用一个教室,随班上课的还有4个幼儿生,学校里没有运动场,也没有升国旗的旗杆。为了在讲课时不影响同一个教室里其他年级的学生,教室的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在地上还放了一块活动式的小黑板,上课时,学生需要背对背坐着学习。
下午两点半上课,10来岁的孩子大部分要走几里地山路才能从家到学校。利用上课前的时间,记者和学校唯一的一位老师原老师,谈起了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
“您在讲课中间给学生谈过奥运会的事吗?”记者问。
犹豫了片刻,原老师显得有些难为情,将头扭向一边:“也讲过,肯定没有多详细。”
学生很快到齐了。“同学们,知道在我们国家举办的奥运会什么时候开吗?”老师问。
沉默,孩子们面面相觑,满脸困惑。
“知道吗?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不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
“大家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什么地方举办吗?”老师。这次孩子们没有犹豫:“不知道。”
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2008年奥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学生们反复读了两遍老师写下的话。
孩子们对奥运会感到陌生并不奇怪,平日里,孩子们没有站队出过操,没有统一组织升过国旗,也没有像样的体育器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