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蓼莪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 蓼莪精选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次 时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蓼 莪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一、了解本诗所抒发的父母去世后,子女无以回报父母恩德的终天长恨。 二、掌握本诗感情真挚、强烈的感情,特别是写父母养育之恩的一段。 三、了解诗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蓼蓼者莪,匪罍伊蔚”、“缾之罄矣,维罍之耻”等含有比喻意味的语句,古人称为“比兴”;其他直抒其情、直陈其事而不譬狂的,是“赋”法。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诗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难点: 了解本诗所抒发的父母去世后,子女无以回报父母恩德的终天长恨。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 教具:PPT课件 图片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 蓼 莪 一、二章写诗人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第三章写诗人以“瓶之罄矣,维罍之耻.”暗喻人民的困苦是统治者的耻辱。 第四章写诗人欲报父母之恩而父母却过早离世。 五六章抒写诗人不得终养父母的恨怨。 写作特色-------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本诗写作一大特色。 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后记(经验、不足):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重点环节 提 示 一、导入新课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一个辉煌灿烂的开端。我国的诗歌传统历史悠久,绚丽多彩。而作为这一悠久传统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的《诗经》,犹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以其伟大的文学成就永远彪炳在中国文学史册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而遗憾的文章《蓼莪》。 二、板书课题 蓼 莪 (一)题解 出处:诗经·雅·小雅·谷风之什   所属朝代:西周 作品体裁:诗 题解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重点环节 提 示 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5.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